劉慶笑了笑,接著說道:“它包括兩個方面的基本屬性。一是它的自然屬性。另一個是它的社會屬性。
自然屬性是受大自然的客觀影響,不受人性、社會性的因素影響。自然界中的資源有限,只有強者才能獲得最多。
它體現在植物界方面。它的社會屬性一般體現在動物界。人作為高等動物,他可以改變叢林法則的自然屬性。這也是人類社會要遵守的生存法則。大到國家間、政權間的競爭,小到幫派間、人與人之間的競爭,都要遵循叢林法則,至於競爭結果,那就看各自的實力、智慧、手段和改造或適應世界的能力了。我這麼你能明白吧?”
聽了劉慶的話,程雲想了想,還是搖搖頭說道:“奴奴似乎聽懂了一些,但是卻也還是不是很明白呢!”
聽了程雲的話,劉慶笑了笑,說道:“好,我這樣和你說吧!其實這叢林法則啊,說白了就是弱肉強食,優勝劣汰。
比如有這麼一棵偉岸的大樹,長在叢林中。它的頂端極力向上,以尋求最多的陽光雨露,它粗大的枝幹儘可能地佔領著空間,以呼吸最新鮮的空氣,它的根系極盡繁茂,以汲取大地最多的精華。
然而,在大樹旁邊,幾棵瘦弱的小樹卻在生存的邊緣掙扎,它們枝幹細脆,葉片已接近枯黃。
小樹憤怒地盯著大樹質問,你已經足夠強大,為什麼還要限制我的生長?
大樹漠然地看了它一眼,冷淡地說道,對於我來說,你的生長永遠是個威脅。這就是叢林法則,弱肉強食是它最典型的特徵。
在大自然中存在叢林法則是必然的。因為,整個自然界的生存資源在總數上是有限的,為了生存和繁衍後代,自然就會出現有我沒你、有你沒我的競爭,實力不夠的生物只好被淘汰,成為生物鏈上上一級生物口中餐。俗話說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蝦米吃淤泥就是對這一現象最通俗的描述。”
秦婉兒是越聽越蒙。
劉慶笑著說道:“婉兒,我講一個小故事吧。話說有一個春天,春風將一棵草籽刮落在大樹下,沒幾天,這棵種子就從泥土的縫隙中伸出幼嫩的小臉,羞澀地輕搖著身姿,張望著龐大的世界。一滴又一滴露水從大樹的枝幹上滴下,滋養著正在蓬勃生長的小草。
小草兒抬起頭對大樹說,大樹先生,謝謝您的幫助!
哈哈哈哈……大樹大笑起來,那渾厚的笑聲在叢林中迴盪。大樹就對小樹說道,你別客氣,叢林的法則是互相幫助的。你只管放心地長吧,不管發生什麼事,我會盡我的一切力量幫助你的。
那小草聽了大樹的話,頓時感動得流出了眼淚。它一次次地長高,一次次的倒下,終於長成一片嫩綠如茵的草坪。
見到這樣的情景,一直沒有作聲的小樹不解的問道,你瘋了嗎?為什麼那麼賣力地生長?
小草回答說道,我不能辜負大樹先生的希望。
小樹聽了小草的話便嗤之以鼻,搖搖頭,冷冷的笑著說道,它很吝嗇,你看他把我擠成這樣,我都要無立足之地了。
小草問道,但為什麼,它會這樣如此不同地對我?
那小樹冷冷的說道,因為你的存在不僅不會對它構成威脅,還會養護它腳下的土地,使它生存的土壤變得肥沃。
所以說,在這叢林中,不僅僅只有血肉模糊的弱肉強食,互利互惠也是叢林法則的重要組成,和其他生物合作未嘗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魚類或雞類的群居可以壯聲勢,以避免出現被強者全體消滅的慘境。一隻狼面對更強大的對手或許勢單力薄,而一群狼則天下無敵,誰也惹不起。可見,互利互惠的目的是為了獲得更多、更好的資源,是為了達到一種共贏的局面……
喜歡北宋大畫師請大家收藏:()北宋大畫師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