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慶接著說道:“那小樹冷冷的說道,因為你的存在不僅不會對它構成威脅,還會養護它腳下的土地,使它生存的土壤變得肥沃。
所以說,在這叢林中,不僅僅只有血肉模糊的弱肉強食,互利互惠也是叢林法則的重要組成,和其他生物合作未嘗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魚類或雞類的群居可以壯聲勢,以避免出現被強者全體消滅的慘境。一隻狼面對更強大的對手或許勢單力薄,而一群狼則天下無敵,誰也惹不起。可見,互利互惠的目的是為了獲得更多、更好的資源,是為了達到一種共贏的局面……
那天夜晚下了一場暴雨。第二天,太陽昇起的時候,風住雨停了。大家驚訝的發現,大樹的樹幹被折斷了,龐大的身軀凌亂地躺在地上,而它旁邊的小樹卻安然無恙地站在那兒
大樹就很奇怪地問小樹說道,這麼大的風你怎麼會沒事?我如此強大都不能倖免遇難,而弱小的你卻能逃過一劫。
聽了大樹的問題,那小樹說道,正是你的高大招致了你的毀滅,難道你忘了樹大招風嗎?還有木秀於林風必摧之的古訓了嗎?
大樹聽了之後就沉默了。
雖然這弱肉強食是叢林法則,但是,強者責任也是叢林法則,比如說,強者只能捕食滿足自己的生存需要的食物,而不能因為自己強大,肆意毀滅性屠殺叢林動物,也要擔當叢林的安全,趕走入侵叢林的其他強者,一山不容二虎……弱者因為強者的威脅,不敢懶惰,拼命讓自己更快、更高、更強,老弱病殘成為強者口中食,對於自然資源來說,是最節約高效的。
何況,叢林中的強弱位置不可能永遠不變,強者永遠面對來自各方面的挑戰與威脅。只有抓住一切機會,磨練意志,鍛鍊身體,才有可能在競爭中獲勝。
兔子不能變為老虎,但可以變成跑得最快的兔子,也可能變成兔子王,老虎變不成兔子但懶老虎永遠吃不到肉,反而有可能成為其他肉食者的食物。
其實叢林法則是一個社會學政治學概念,指的是在法治不健全的社會,專制生活,人際關係個人和組織關係都遵循弱肉強食的規則,武力成為決定命運、決定生死存亡的決定性力量。
就好像現在的亂世,誰強誰就說的算。所以,誰都想做那個最強的人。正因為誰都這樣的想,那就會產生你爭我奪的情況。既然是有了你爭我奪,那打打殺殺的就不明白了了。
雲兒,我這麼說你聽明白了嗎?”
程雲聽了之後,一直陷在了劉慶講的剛才的故事當中。此時聽到劉慶這一問便一回神,點點頭。
劉慶笑了笑說道:“那你說說我說的是什麼?”
“嗯,相公說的是這個世界就是一個弱肉強食的世界。”程雲說道。
劉慶點點頭,笑著問道:“那你覺得呢?”
程雲說道:“奴奴覺得相公說的很對。奴奴想想以前村裡發生的事情,這就是弱肉強食嗎!”
“你說的是馬德?”劉慶笑著問道。
程雲點點頭,說道:“還有楊成。”
“沒錯,他們就好像是那山林中的老虎,自然是要吃兔子的。”劉慶笑了笑說道。
“相公,還有以前奴奴老家,也有這樣的人的。”程雲說道。
劉慶笑著說道:“哪兒都有。這樣的法則不僅適用於一個村子,也適用於一個國家,更適用於國家和國家之間的關係,而且這國家和國家的關係尤為甚。”
聽了劉慶的話,程雲點點頭說道:“嗯,相公說的對啊。就像我們大宋,就經常被遼朝和西夏侵擾欺負的呢!”
劉慶點點頭說道:“對,就是這個道理。所以啊,不論是人還是國家,要想不被人欺負,最好的辦法就是讓自己長出虎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