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東京夢華錄》中對大慶殿有記載:每遇大禮,車駕齋宿及正朔朝會於此殿。就是帝王在參加祭祀或者重大典禮活動之前,先一日齋戒獨宿,表示虔誠。劉海永介紹說,重大的朝會也是在大慶殿舉行。
北宋宮殿建築群的特點是主殿呈工字殿形式。大慶殿群組是一組帶廊廡的建築群,大慶殿整組建築的中軸線穿過宮城大門。
北宋滅亡後,宮殿淪為廢墟,大慶殿逐漸廢棄。
看到這麼恢弘漂亮的宮殿,再想想之後就要成為廢墟,劉慶的心中似乎有些不忍,而他要阻擋金人的南下的兵馬的心志也是更加的堅定的了。
此時,這大慶殿外的已經聚集了一些官員了。
劉慶仔細看了看,發現這些都是皇家畫院的畫師和畫士們。而文武百官卻不在這裡。他在心裡想,也是,這是大畫師的冊封大典,自然不用那些文武大臣跟著過了。
但是那些禮部的官員還是在的。
其中的一個也穿著朝服的官員便走來了。
此時長長的黑鬍子,見到劉慶是拱手一禮,說道:“我是禮部侍郎,今天特來為劉大畫師引導大典的。”
聽了那禮部侍郎的話,劉慶趕緊還禮說道:“有勞了。”
那禮部侍郎笑著說道:“這是應該的。”
這侍郎是古代的官制名稱,一般來說,建立於漢代,並被沿用到二十世紀初。
漢朝時為郎官的一種,本為是宮廷的近侍。東漢以後,作為尚書的屬官,初任為中令,滿一年為尚書郎,滿三年為侍郎。
之後隨著尚書檯的權利加大,侍郎日漸重要。隋唐之時,於京城內設吏、戶、禮、兵、刑、工六部,掌管國家政務。其中,每部一名之侍郎為輔佐尚書主官之事務實際執行者,相當於今部會次長。中書省的副官稱為中書侍郎,門下省的副官稱為門下侍郎,也叫做黃門侍郎。
宋元明清不改。以前三百多年時,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將六部侍郎升為正三品。之後,清朝沿襲舊制,亦設左右侍郎,左右侍郎均為滿漢人各一,也就是六部各部之間均有侍郎四名。
這侍郎一職在宋代的官制中都是各部門的副職,也就是二把手了。
這為禮部侍郎自然也就是禮部的二把手了。官階也達到了從三品之高了。
但現在劉慶可是正三品啊!所以說,這禮部侍郎在劉慶的面前還是要矮半級的。一般來說,朝廷各部的尚書都是正三品的官階。當然也有二品的官階做尚書的。
宋朝的官制有些複雜。
宋朝政治體制的主要特點是加強中央集權,在職官制度上,中央集權、百官權力分散、重文抑武。
宋朝官制,以元豐改製為界限,改制前、後各為一階段,南宋又為一大階段。宋代設中書、樞密、三司分掌政、軍、財三大務,宰相之權為樞密使、三司使所分取。
宰相、樞密使、三司使三者的事權不相上下,不相統攝。中樞官制是中央集權的軸心,官稱和實職的分離,使朝廷內外大批官員無所事事,三省六部多有更迭,握有最高行政權者是宰執。
喜歡北宋大畫師請大家收藏:()北宋大畫師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