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頭大馬後面跟著一個四人抬的敞篷轎子,然後是八個衙役跟在後面,從孫二孃身前走過。
“這難道就是新來的知縣官人?”看到高頭大馬上的官人很威武,孫二孃喃喃自語。又想,管他呢,我還是趕緊去城裡買貨吧。
可走出二里地她又停下來。心想,怕不是來找劉慶的。知縣官人昨天可是請劉慶過吃酒的。若是如此,那家裡得有人伺候啊,單靠雲兒可不成。知縣官人那麼大的官可不敢怠慢。
想到這兒,孫二孃趕緊轉身向回走。
孫二孃猜的沒錯,騎在高頭大馬上的正是新任赤陽縣知縣李綱。一行隊伍未到村頭的路口,便有衙役去通知馬里正了。
馬德得知知縣來了,頓時慌得不得了,趕緊帶上村中小吏和六個地主去村頭迎接。這其中便有王旦,他是村中小吏,自然是這迎接隊伍中的一員了。
看到李綱的高頭大馬,馬德跑步迎上去,拱手深深一拜。報上自己的名字。
李綱點點頭道:“走吧,進村。”
馬德便在前面引路。
李綱騎在馬上四下裡張望,看看農田,看看村舍,算是一次下鄉考察了。
此時田地裡農人們正在拔草,遠遠的看到李綱的隊伍都起身手搭涼棚觀看。距離路邊近的,自然要上到路上來禮拜,但只是禮拜,並不是跪下磕頭。
在宋代,這種官民的尊卑還沒有那麼深重。平常也不用給當官的下跪。
在迎接知縣之前,馬德便吩咐家裡準備接待知縣官人,準備下一頓豐盛的酒菜那是必須的,這也是他們馬家的榮耀。
家裡的人也在他走後便全體忙碌起來,該打掃的打掃,準備茶果酒菜的則各司其職,一時間即慌亂又熱鬧。
馬家已經有三年沒有接待過知縣了,前任知縣從未來過河口村,他馬家也沒有這個機會。
馬德也喜出望外,知縣是一縣中長,自然是要巴結的了。這對他是有好處的,至少能鞏固自己的地位。
從村頭到馬德家,大約需要走近兩刻鐘的時間。
“馬里正,聽說你的兩個兒子都在江寧府做吏?”李綱在馬上問。
馬德道:“是,大郎和二郎已落戶江寧府,都在江寧府衙做吏,大郎任孔目官,二郎在衙前。”
李綱嘆道:“江寧府是個大地方啊!”
馬德得意地笑了笑。
進了村中大路,向右一轉便是馬德的家宅了。
此時,馬德的家人都穿戴整齊,齊刷刷地站在門前準備迎接知縣。他們一個個容光煥發,彷彿臉上貼了金子。
很多村人遠遠的圍觀,互相議論著馬德的勢力,把馬德看成是村中的大能人。更羨慕馬德的家人能和知縣官人做朋友。
在路口處,馬德笑道:“知縣官人這邊請。前面就是寒舍,馬某的家人得知官人光臨,早就候在門外恭迎官人呢。”
李綱停下來,並沒有跟著走。
這時,馬德的家人裡走來一位胖乎乎的少年郎君。他一身白色緞子長衫,頭戴幞頭,樣貌和馬德近似。他站在馬德身邊,面露笑容,小眼睛因笑而眯成一條縫。
馬德笑道:“三郎,快快拜見知縣官人。”
那少年當即拱手一拜,道:“晚生馬達,見過知縣官人。”
李綱道:“免禮。”
馬德道:“官人,這是某的三犬子。”
李綱點點頭,卻問:“馬德,劉慶的家在什麼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