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辦法,劉山和劉祝只能簡單帶上幾件衣物便走。
此時,再潑辣的孫二孃也忍住哭了。這麼多年,她還從未和自己的丈夫兒子分離。程雲也在抹眼淚。
劉山和劉祝一步一回頭的不忍離去。
剎那間,一片傷感瀰漫在茅草房裡,瀰漫在小院兒裡。山風徐徐,送來了涼爽,卻吹不走濃濃的離別之情。
劉慶受到離情的感染,心情有點兒沉重。
同時他也感到了古代底層農民生活的不易,各種稅賦徭役和高利貸壓在他們身上就像一座座大山,令他們窒息。
想到這些,劉慶不由得嘆了口氣,一低頭便看到地上捆了翅膀和爪子的小雞兒,忙拿起來,追上去遞給劉祝。
“兄弟,拿在路上吃。”
劉祝看看手裡的小雞兒,再看看劉慶,一臉茫然。
劉慶趕緊說:“是在路上烤著吃。”
這時,鄉書手叫道:“路上不準帶活物兒。”他心懷報復之意,態度有些惡劣。但他畢竟是為縣衙工作,劉家人不滿意也得忍著。什麼叫官大一級壓死人,這就是了。
劉祝把小雞兒還給劉慶,小雞兒咯咯的叫喚。
孫二孃跑來,看看丈夫,再看看兒子,忍不住又流淚了。
劉山說道:“二孃,你哭啥子嗎。我和二郎又不是不回來了。”
“娘,你別哭了,照顧好哥哥,我們劉家就指望哥哥了。”劉祝忍著不讓眼淚流出來。
程雲包了些炊餅遞給劉祝。
“雲兒,照顧好哥哥。”劉祝叮囑程雲。此時他似乎相信了劉慶的話,程雲是不會走的。
“嗯,二郎君請放心吧。”程雲點點頭。
“哥哥,我會照顧好父親的。”劉祝又對劉慶道。
劉慶點點頭。
“好了,快走,我可沒功夫和你們扯閒。”鄉書手不耐煩的揮揮手。
此時,馬德已經帶著兩個護院走遠了。
劉山和劉祝跟著鄉書手走出院門,孫二孃和雲兒跟著送下山坡,劉慶獨自待在院子裡,不忍去送。雖然他對這些人不熟悉,但這些人對他的關心已經讓他感受到了家人的愛。
不一會兒,孫二孃和程雲回來了,雙雙抹著眼淚。孫二孃尤為傷心,幾乎哭出了聲。
劉慶不知道說什麼好,更不知道怎麼去安慰孫二孃。他努力想象著這具身體原來的樣子,好去安慰一下這個傷心的女人,可又感到迷茫。他想不出這具身體面對此景會如何去做,因為他一點兒也不瞭解這具身體原來的性格,更無法感同身受。
此刻,劉慶只覺得尷尬,也覺得虧欠這一家人。當然了,他是代這具身體虧欠的。據程雲所說,正是因為這具身體生病,才導致這個家庭走向貧困。
從程雲口中得知,這個家庭之前有六十畝地,是村裡的三等戶。要不是劉山不通文墨,這鄉書手一職就是他的。劉山知道知識的重要性,從小就讓兩個兒子上學堂,只是劉祝天生愚鈍,不是學習的料。而劉慶卻靈光的很,他就指望大兒子了。劉慶也就順理成章的成了家裡的希望和寵兒。
劉祝只比劉慶小一歲,十歲就開始幫著家裡做農活兒。這樣,一家四口經營著六十畝田地,生活也算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