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梓安猶豫了一會才回,“六七月份我們不回家嗎?”
宋家不分家,那個家宋簡茹一天也不想呆,“按我的想法,我想留在留陳,這裡比陳橋繁華,私塾也比陳橋好,你覺得呢?”躲他們遠遠的,掙錢想怎麼花怎麼花,多好。
“好是好……”沒有大人長輩,就是幾個孩子,宋梓安也很不安,“可那裡畢竟是家,奶奶要擔心的。”
到底是有血緣的親人,那怕一天一頓白水湯,那怕那些人扔了這些孩子,這些孩子還是戀家。
可是那個宋家,宋喬氏不必說,她能容下孫子孫女四張嘴,宋老大、宋老三就未必了,誰看到四張嘴誰怵,也就她一個童養媳婦敢養四張嘴。
宋簡茹想想道,“到時,我們寫封信回去報個平安,你們覺得怎麼樣?”
宋玲娘第一個點頭,“還是二姐想得對。”在這裡吃的好住的好,小玲娘不想回去。
宋冬娘望了眼大姐,見她沒什麼表示,才敢點頭,“嗯,二姐你拿主意。”
在回陳橋宋家這件事上,宋英娘倒是很難得的跟宋簡茹站在一條戰線上,她也不想回陳橋,沒吃沒喝還有做不完的活,她累夠了,再也不想過以前的日子,現在多好,忙時掙錢,閒時休息,再也不要擔心被奶奶、大伯孃她們呼來喝去做做不完的活。
天朝人在模仿與跟風上說第二,絕對沒人敢說第一,做了不到一個星期的八寶粥早就被人學了去。做了一個月不到的牛肉拉麵再次被人學了去。
看著牛肉拉麵越賣越少,宋英娘愁得雙眉打結,“茹娘,怎麼辦?”
對於這些,宋簡茹早就想到,很多小食販子大多隻是做一種小食養家餬口,如果不是急著掙錢落腳養活五張嘴,其實牛肉拉麵攤子還能做下去,雖然有跟風的,但她的廚藝仍區別於這個時代,仍有客人過來吃,每天一、二百文還是有的。
“天氣越來越熱,我們改賣涼麵。”
“涼麵是什麼?”
其實涼麵就是宋朝的冷淘,也稱‘過水麵’,源於唐朝,主要食材有面條、蔬菜,配料有辣椒油、鹽、味精等,夏天天熱胃口不佳時食用最好。
現代有辣椒,大宋朝沒有,宋簡茹打算賣北京芝麻醬涼麵,用茱萸代替當中的辣味。
賣了一個月的牛肉拉麵,攢了五六兩銀子,賣涼麵之前,宋簡茹打算先把宋梓安的學業搞定,“想好進那傢俬塾了嗎?”
“真要進?”租的房子,居無定所,好不容易攢下點銀子,一上私熟就要花出去五兩,十歲的宋梓安一個月以來不僅記賬,還幫大媳婦跑各式手續,與各種人打交道,第一次正真意義上接觸了社會。
親身經歷,才知道生活多麼不易,也更明白沒那個普通家庭一賺銀子就讓孩子上私塾的,大媳婦的認知早已超出了宋梓安的認知。
孩子養活孩子,宋梓安千分忐忑、萬分不安,心裡很不確定!
“那你想不想進?”宋簡茹反問,神情嚴肅,跟大長家一樣,玲娘和冬玲嚇得站到門外一動不動,凝氣聽屋裡說話。
宋梓安嘴唇抿了又抿,想說什麼,又說不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