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這個效果怎麼樣?”
李維突然問他。
“基本上達到了技術目標,如果再把粒徑調粗一點,應該效果會更好。”
“塗層的厚度並不是關鍵,能達到常規的100微米左右就行了。
其他的技術引數呢?
比如耐油性,耐高溫,表面緻密度這個相反更重要!”
李維提醒何千,不要本末倒置。
塗層的作用就是保護被塗物的,如果你產品質量到位,90微米和120微米,其實區別不大的。
“我還要和李元溝通一下,讓他拿到更多的技術引數。
我想要知道這個管材的用途,以及它運輸的內容物。”
“去吧,技術一定要記得和業務和客戶多溝通。
你如果總是埋頭做技術,這就等於關起門來造車,你最後發現車開不出去,還得把房子給拆了。
這就是真正的本末倒置。
你不要糾結於它的塗層厚度,你如果能保證緻密度,30微米也能達到60個微米的效果。”
為什麼很多塗層要求塗膜厚度,就是因為產品本身的緻密度達不到要求,薄塗的話可能會出現細小的氣孔,他們很微小,但是偏偏水分子可以透過細孔進入到底層,然後接觸到底材,然後底材就被腐蝕掉了。
當然有一些其他的重防腐領域,比如船舶,比如輸油管,這些對於塗層的要求就必須達到120以上,因為他們所接觸的腐蝕源更強大,而且由於造價的原因,所以對於產品的使用壽命要求非常的高,厚塗層效果就能體現出來。
何千真的是一個非常好的技術苗子,將來應該會給李維帶來不小的驚喜。
李維以為龍正第二天就會給來訊息。
沒想到連續三天,對面好像一點訊息都沒有過來。
這樣李維有些焦急,什麼原因讓龍正也這麼坐得住呢?
是不是錢給少了?
當初商量的時候,李維給出的是300塊錢一噸,對方也同意了。
這是要幹嘛?
仗著他有渠道,想用這種方式來逼宮嗎?
這樣李維有一種緊迫感。
賺錢的機會遇到一次就少一次,這一次錯過了,下一次就不知道下一次就不知道什麼時候了。
一想到純利潤接近兩百萬,李維就有點忍不住想打電話問問情況。
但是他也知道這個電話一旦打了,那麼自己肯定要讓出部分利潤,而且數量可能還不少。
這就看誰先忍不住了。
先忍不住的是龍正,一個電話打了過來。
“李總,一個壞訊息,一個好訊息。”
心裡一個咯噔,什麼意思?難道環氧價格有什麼反覆嗎?
“先說壞訊息吧”
“價格掉了”
果然,李維恨不得抽自己一個嘴巴,這幾天怎麼就不去打聽一下價格,是不是活得太安逸了?
難道這100多噸真的要自己慢慢的用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