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邊李維待在辦公室,工人們正在忙碌,何千自己動手做實驗。
沒過多久,龍正的電話打過來。
“李總,好訊息!”
“哦?什麼價啦?”
“20,000”
這一下李維直接給炸蒙了,這才幾天,節前的價格是一萬七。
三五天時間,每天800,1000的漲。
太恐怖了。
這就是原材料,這就是化工原材料。
這也是為什麼期貨市場,可以讓人慾生欲死的原因。
因為你不知道下一刻它價格會在什麼位置,也許你會憑此一夜之間進入億萬富翁的層面。
當然對於李維來說,也就是賺幾百萬的事情而已。
和那些在期貨市場上面叱吒風雲的人物不一樣,他們動輒盈利數億美元,當然虧損也是同樣如此。
不過環氧並沒有期貨市場,如果有的話,李維也準備玩一玩,那絕對是相當的刺激。
“你認為現在能出貨嗎?”
“這個我也說不好,主要是看李總怎麼選擇,我料想可能超過21,000,因為韓國那個公司,還沒有訊息。
而且修好之後肯定還有一段時間的試運營,也許是一個月,也許是半個月。
當然這個價格也不是絕對的,可能會回撥。”
“你現在可以開始聯絡了嘛,現在市場上面是不是很缺貨?
我這邊出的價格只要到22,000就行,運費我這裡可以出。”
“市場上面還有一點點貨,所以,我試著聯絡吧。”
“恆泰的,我還有94噸。山原的有100噸。”
“我知道了。”
194噸的環氧,一到現在的21,000價格,400多萬呢。
李維現在整個人很興奮,自己上輩子賺到的資產,估計也就400多萬。
但是現在操作一輪,賺到的錢就相當於自己上輩子資產的一半。
難怪上輩子,去那些大老闆坐在一起交談,他們往往談的不是自己的業務,反而世上游的業務。
談的是原材料的行情,難怪他們說做自己的業務不賺錢都沒關係,我只要能維持我公司的高速運轉,我只要能保證我的原材料用量一直維持在一個高位,那麼就可以藉此和上游談判,不論是壓低價格,還是賬期都是非常優惠的。
那些大型的塗料公司,他們在價格低位的時候大量的購進預備,高位的時候不進行原材料補充,到低位又補充,這樣的話,整體的成本就下降,自己產品的差價也就出來了。
等公司強大了,李維肯定也會這麼做。
但是現在自己公司,對原材料環氧的使用很低,一個月的量才幾噸。
在那些原材料供應商眼裡面,幾噸的量他們幾乎都看不上眼,不要說議價的權利了,你就是賬期,他們都是壓縮的很緊。
沒過多久,何千走了進來。
“老闆,我剛剛測了一下,平均粒徑是65。”
這個粒徑稍微有點細,還需要做粗一點。
李維公司的檢測裝置是非常全面的,粒徑檢測儀都有兩臺,一臺水分散,一臺鐳射的,兩臺價值就是20萬,像什麼鹽霧檢測儀,百格刀,鉛筆硬度檢測儀,粘度檢測儀,光老化檢測儀等等等等。
因為現在李維的公司,回收料的參入量比較大,所以必須要對產品進行非常嚴格的檢測,不然一旦出現問題就會影響公司的聲譽。
“搞一節管子,流化桶一下試試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