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便都悄然各自思索起來。
寶玉抓耳撓腮,獨黛玉或撫弄梧桐,或看秋色,或又和俞青說笑,竟一點兒也不急。
眼看著香就快燃盡了,寶玉急得不行,也顧不得黛玉了。
過了片刻,夢甜香燃盡,眾人也都好了,一時品評優劣,眾人都道黛玉的“偷來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縷魂”為上。
李紈卻笑道:“若論風流別致,自是這首,若論含蓄渾厚,終讓蘅稿。”
探春道:“這評的有理,瀟湘妃子當居第二。”
忽聽寶玉道:“我原做的不好,這評的最公,只是蘅瀟二首還需再斟酌些。”
李紈瞥了他一眼,道:“原是依我評論,不與你們相幹,再有多說者必罰。”
寶玉只得罷了。
俞青挑了挑眉,在才學上寶釵與黛玉可說是平分秋色,只是寶釵勝在博學多識,黛玉卻是聰穎靈慧,天然一段巧思,非常人可及。
這次的評判明眼人都看出李紈有所偏頗,不過見黛玉渾不在意,她便也沒說什麼。
黛玉對俞青微微一笑,輕聲道:“大嫂子與三妹妹也都不容易。”
李紈與探春的心思她自然明白,只是想想她們在府裡的處境,這麼做也情有可原。
李紈雖是賈府的大奶奶,偏賈珠早逝,王夫人便覺得李紈母子命硬,連帶著對賈蘭這個長孫也不喜。
府裡的下人素來是跟紅頂白,見風使舵,見王夫人不在意,自然也就沒把她們母子放在眼裡。
幸而有賈母暗中維護,日子才好過些。
但她終究是王夫人的兒媳,自然要順著王夫人的心思。
寶釵是王夫人的親外甥女,又有金玉良緣之故,李紈不得不如此行事。
而探春的終身大事還要靠王夫人操持,更要順著她的心意行事,自然偏向寶釵,這也是人之常情,沒什麼可指謫的。
黛玉見識早已今非昔比,並不在意這小小的輸贏,又何必為了這麼點小事為難她們。
俞青明白黛玉的想法,點了點頭微笑道:“妹妹長大了。”
黛玉抿嘴一笑,“都是姐姐的教導。”
…………
次日,賈母又接了湘雲來,眾人將韻腳說與她,湘雲才思敏捷,不過片刻便做了兩首,眾人贊嘆不已,又昨日做的詩與她看了。
湘雲笑道:“明日先罰我個東道兒,就讓我先邀一社,可使得?”
眾人道:“這更妙了。”
又說笑了一番,眾人方散。
用罷晚飯,寶釵便將湘雲邀往蘅蕪院去安歇,兩人計議瞭如何設東擬題,至夜方睡。
次日,湘雲便請賈母王夫人等賞桂花。
賈母極有興致,一行人來至藕香榭,寶釵早已命人煽風爐煮茶燙酒,酒席也已預備妥當,又叫人蒸上大螃蟹。
眾人說笑一番,丫頭們送了蒸好的大螃蟹上來,湘雲陪著吃了一個,便下座來讓人,又命人在那邊廊上擺了兩席,讓鴛鴦,琥珀,彩霞,彩雲,平兒去坐。
山坡桂樹底下鋪下兩條花毯,請襲人,紫鵑,司棋,侍書,入畫,鶯兒,翠墨等一處共坐。
那螃蟹極香極肥,蟹殼足有拳頭大,眾人都吃得極為盡興。
螃蟹性寒,賈母等人不敢多吃,坐了一會子便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