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一人連續三年被評為省勞動模範,每次出席勞模大會,都是高官胡洲親自給他帶上大紅花,胡高官總是熱情的和龍一人親切握手,噓寒問暖,勉勵龍一人繼續發揚革命光榮傳統。
有一次,會議宴會上,胡洲還專門踅到龍一人的跟前,講述聽取河北省的農村工作彙報時,主管高官胡洲還有意重點彙報了龍一人的情況,還冒昧的探詢了首長給龍一人取名字的傳說,胡洲說:“他老人家高興的哈哈大笑。對你的事蹟很感興趣。”
同一桌吃飯的齊良和聽了胡高官講的故事,特別羨慕龍一人。
一同參加宴會的齊良和也是省勞模。
齊良和第二年還是省勞模,還參加同樣的宴會。可是宴會上卻缺少了龍一人,因為龍一人落選了。
本來龍一人繼續創造了高產記錄,堯谷村人均交公糧賣餘糧依然全地區第一。
但是,齊良和響應上級號召,當年就成立了王莊鄉的第一個農業合作社。而龍一人遲遲沒有行動,他拿著上級的檔案,指著檔案上的“入社自願,退社自由”的字眼說:“目前堯谷村還沒有自願報名入社的,還得等等,等群眾的覺悟提高了再說。”
且不說群眾,就說他龍一人自己就心頭嘀咕,打了幾十年的仗,土地到手才幾年,還沒捂熱乎呢,就要交出去歸公,土地成了大家的,人們還會上心的出力經管莊稼嗎?牲口成了集體的,誰會精心餵養?
他自己都沒想通的事,哪裡會有積極性去張羅?他想,齊良和不是先成立了合作社嗎?看看他的經驗再說吧?
不是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嗎?咱就下力氣幫助那幾戶困難戶,他們的生產一定要幫助著他們搞上去,於是他又親自帶頭幫助困難戶幹活,自己地裡的活可以放後邊一點,先給人家幹了再說。
拖拖踏踏一年,堯谷村在龍一人的帶領下,戰勝了春寒,又奪得了一個豐收年。
他打探回來,齊良和的合作社糧食減產百分之二十,入社的牲口還病死了兩頭,即使肥力十足的齊良和的原來那幾畝玉米地,產量也掉到三百斤左右,畝產少了一百多斤。
那一年因為堯谷村高產,縣裡還是上報了龍一人的省勞模的人選,齊良和的產量掉下的太厲害,所以沒有上報齊良和。
結果,主管高官胡洲親自劃掉了龍一人的名字添上齊良和的名字,縣領導受到嚴厲的批評。胡洲說他們政治意識差,搞唯生產力論。
一個積極搞合作化的人反而不如一個拖農業合作化後腿的人,是絕對錯誤的。
胡洲說:“都知道我個人和龍一人的私人關係不錯,雖說他救過我一條命,但我們共產黨人要公私分明,在大是大非面前,不能犯立場錯誤!
你們給他龍一人捎個信,就說是我說的,他今年冬天還不完成堯谷村的合作化,我就開除他的黨籍!”
龍一人的犟勁上來了:“黨的檔案明明說,‘入社自由’我犯了那一條錯誤,憑啥開除我的黨籍?”
萬般無奈,縣裡和鄉里來了個折中的辦法,和龍一人談心,要他自動辭職,把黨支部sj的職務交給王世英。前題是保留龍一人的黨籍,龍一人痛痛快快的答應了。
龍一人自己跑到王世英家,動員王世英仍舊挑起村支書的擔子,他還向王世英保證,自己雖然不會積極參加合作社,但是,也不會給王世英的工作搗亂。他說:“估計你抗不過他們,實在沒法,就隨了他們吧,胳膊是擰不過大腿的。”
全縣的高產模範村,成了全縣農業合作化的落後村,縣裡和鄉里住堯谷村的工作組白天黑夜的召開村幹部和群眾大會,宣傳集體化的優越性,宣講社會主義的美好遠景,農業合作社是互助合作的更加高階的組織,號召大家走集體富裕的道路,要和個人發家致富的資本主義道路劃清界限,可是半過月過去了,全村只有兩戶報名入社,遠在省裡的胡洲高官遙控著堯谷村的情況,聽了縣裡堯谷村合作化進展緩慢的報告,他發火了,這本是他得以炫耀的典型模範村,豈能容忍給他臉上抹黑?他指示,凡是不報名入社的,一律加徵百分之百的公糧,明年夏糧秋糧在今年的基礎上再翻倍徵收,今年加徵的部分,限三天入庫。
這個指示一下,全村兩天內除了龍一人以外,全部報名入社,可是上級說,有一戶不入社,也算不得全村合作化,於是,工作組又宣佈,因為一戶釘子戶,連累了大家,全村公糧照樣加收一倍。龍一人為了不影響大家,告訴李若雲去報名入社,但是,有個條件,他退伍的時候部隊戰友送給他那頭驢要留下,他的傷口復發了,他要騎驢去找部隊治病。
第二天早上,龍一人帶上盤纏,騎著他那頭毛驢出村了,他上哪裡找部隊去了,誰也說不清楚。
其實,村子裡是有人知道他的去處的,他們是村支書王世英,還有王同林。李夢安,李懷清。
陪同他去的還有獨腿的王同樂。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還在幾個月前,龍一人就似乎預見到了今天的結局,他就反覆的和這幾個知己的朋友說過,他一心惦記著那深山之中,埋葬在村北老鷹溝的近千名的烈士墓,荒冢雜草叢生,臨時的木樁墓碑已經開始腐朽,國家百廢待興,還顧不上為他們新修墳墓,一個個都是曾經生死與共的戰友,他們經常給他託夢,要他去看看他們去,他早有去為戰友看慕守陵的想法。
兩個月前,他就和生死之交的王同樂去過幾趟老鷹溝,當年紅軍在哪裡的槍械製造所的房屋雖然破敗,但是,二十多間房屋的石牆完好,粗大的房柱房梁還可利用,假如,把敗落的屋瓦收集起來,翻蓋三四間住房是不成問題的,部隊原來開墾的幾畝菜園雖然荒蕪,但稍加整理就是好地,種糧食足夠養活一家人的。
獨腿英雄王同樂,雖然只有一條腿,但比起鑽山的本事來,深山密林他沒有迷失過方向,所以,這幾次去老鷹溝都叫上了同樂一起去。
做了幾次調查,回來和王世英,王同林,李夢安,李懷清一合計,他們幾個帶上工具,帶上乾糧,只用了五天時間,利用了原來的舊牆舊房梁,兩間房子的屋頂就換上了新椽子,蓋上了四處收集來的舊瓦,兩間住房就能夠入住了,盤上了鍋灶,大家還一起煮了幾頓飯吃。
死寂的老鷹溝,多年以後就又有了人間煙火。
(本章完)
喜歡一枝一葉:望見天梯請大家收藏:()一枝一葉:望見天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