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親之事雖然議論紛紛,但一直沒有定論。
北戎的使臣也不急,帶著幾個人在廣陽城裡面閑逛。鴻臚寺的官員派人盯著,也沒見他們耍什麼花樣。
顧音在府裡悶了兩天,索性不去想它,該做什麼就去做什麼。她帶著飛紅和小卓哥去了趟皇覺寺,又遞了牌子進宮求見周太妃,不過周太妃病著,沒有見著。
小舅舅的信送了過來,信裡說顧音不用擔心,北戎現在勢弱,不敢提過分的要求,他會想法子阻止此事。又道因為北戎之事,現在邊關嚴陣以待,他也守在懷州城,今年不會回京了。
這日上朝,朝臣們驚奇的發現,小侯爺—寧遠侯破天荒的來上朝了。自老寧遠侯戰死,接下來的周括因著病弱,也極少上朝參政,至於小侯爺周延,先是年幼,後是紈絝,寧遠侯府早已經遊離於朝政之外。
小侯爺端著臉,若無其事地站在隊中,位置不前也不後,跟旁邊的人打著招呼,宛如自己慣常都來的樣子。
“有事啟奏,無事退朝。”
有人邁出佇列,“啟奏陛下,關於北戎和親之事,臣以為,可將宗室女嫁到北戎,以示大周友好之意,換取北地百姓和平。”
又有人邁出來,“陛下,和親之事不妥,我朝勝券在握,何必答應對方和親。”
朝堂之上又開始爭吵不休。
嘉祐帝皺著眉頭,看著下面各方唇槍舌劍,你來我往。
這時候,小侯爺跳出來,大聲道,“陛下,關於和親之事,小臣有些看法。”
嘉祐帝不意在朝堂上看到他,又見他頗為認真的模樣,和顏道,“你且說來聽聽。”
小侯爺道,“陛下,既然我朝佔了優勢,北戎又想和親,為何不讓他們送個公主過來就是!”
朝臣們一聽,很有道理啊。如果送個北戎的公主過來,直接在後宮裡面給她個位子就行。於是殿中又議論紛紛。
禮部尚書道,“這和親,自然是為了讓大周的公主過去,教化北地蠻族。”
小侯爺瞪他一眼,“教化百姓,禮部尚書您不是最擅長的,不如派您去那呆上兩年?”
禮部尚書吹著鬍子,“胡鬧!和親自然是派女子前去!”
小侯爺眼珠一轉,接著道,“既然如此,聽說尚書家有個女兒,不如派她過去?”
禮部尚書鐵青著臉,惱怒道,“朝廷之事,小侯爺以為是兒戲?”
小侯爺哼了一聲,“我看尚書你才把朝政當做兒戲。大周強盛,哪裡用得著女子和親換取太平!”
他又轉向嘉祐帝,道,“陛下,小臣以為,和親之事,倒不是重點,北戎想要和談,把和禮送來就是。如果他們一定咬著要和親,不如讓大周和北戎比試,勝者來定。”
於是嘉祐帝招來北戎使臣半祝,詢問其意。
那使臣身材高大,鬍子濃密,一口漢話倒是很流利。“陛下,我北興國誠意想要交好與貴國,所以提出和親的請求,希望陛下賜下公主,兩國血脈世代交融,永結為好。”
北戎自稱北興,頗為不滿大周朝將其稱作北戎。
朝中眾人聽到這使臣的說話,不由鄙夷這人說的比唱的還好聽。
自大周立國之時起,跟北戎就是紛爭不斷,每隔十來年必有戰爭,雙方各有勝負。這二十年來大周佔了上風,他們就來恬不知恥的“永結為好”了。說實話,這北戎是不是誠意和談還兩說呢。
嘉祐帝年輕時也曾徵戰沙場,他比朝中多數人更加了解北戎。
北戎的和談他從來沒有看在眼裡,不過,大周近年來天災連連,民生艱難,國庫空虛,如果能休養生息一段時間,自然也是個機會。思及此處,他心裡暗嘆,自己年紀大了,後繼尚無人,恐怕……
嘉祐帝看了眼小侯爺,小侯爺收到他的意思,站出來道,“聽聞你們託赫大王有一幼妹,尚未選婿,不如送來我朝,也是一段佳話?”
使臣面不改色道,“曼沙公主能得到陛下青睞,我北興與有榮焉。不過,曼沙公主曾經立下誓約,要將畢生獻給阿梵天,不能成婚。”
小侯爺嘖嘖,這使臣說起大話也是張嘴就來。
“你們北戎公主多,想要和親送來及幾個就是。”
使臣被他這話氣的噎住了,待要說話,小侯爺又開口道,“我朝公主尊貴,豈能這麼輕易下嫁?這樣,不如兩國比試,勝者來定!”
使臣考慮片刻,便道,“比試可以,不過你們漢人有句話,文無第一,武無第二,這比試當是比武了?”
這小子賊精呀,小侯爺笑了,見嘉祐帝點頭,便道,“自然。”
“你說什麼?”顧音詫異道。皇上同意舉行比試,用比武來定和談?
“你放心,明天我會親自下場。”小侯爺道,他出宮之後,便徑直來了顧音這裡。
今日他求見皇上,自告奮勇說要下場比試,嘉祐帝賞臉看了他的騎射之後,問道,“萬一你輸了,待要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