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靠在榻上,拿起手邊的書,翻了幾頁,書上的字像跟他做對似地,迎面而來,不著痕跡而去。他合上書頁,發現就是那本頗費周章的《通典》。
馥郁的玉蘭花香,殷紅的耳垂,瓷白的身體,恐懼,不安,羞澀,以及久違的躁動,俱都浮上記憶的表面。
“把這本書換了!” 。
顧順函諾諾地拿走,皇帝開啟另一本,看了幾個字,又撂到一旁。
左右睡不著,他坐起身來,示意更衣。侍女們小心翼翼地伺候他穿上月白色的葛沙袍,他拿起一柄湘妃竹扇,不吱一聲,出門而去。
李德全顧順函等都不敢跟地太近,在後頭,離皇帝足有一箭之地,。
清風沿著明藍的海子水面徐徐吹來,下午的豔陽似也不那麼火辣了,人彷彿輕健些許,他想起日前還在休整的煙波廊,現在該齊備了,便道:“去煙波廊!”
顧順函一溜小跑,在前面帶路,皇帝居中,李德全率眾人像幽魂似地毫無聲息的遙遙相隨。園子又安靜又寂寥,因為所有人都是訓練過的,絕不會出現在不該出現的地方。
如一條玉帶,煙波廊把前湖,後湖和園子裡其他可聯通的水域連結起來。人在廊下,一步一景,山光水色亭臺樓閣應接不暇,皇帝邊走邊看,只見水鳥掠起,魚兒遠遊,七月未到,秋境已初現端倪。
曲裡拐彎的長廊,在這一頭,根本不知道下一個轉角會出現什麼樣的景緻,顧順函走一折,停一陣,等皇帝賞景完畢,往下再走一折。
前湖和後湖有水勢的落差,到兩湖銜接之處,形成了長達數丈的矮瀑,人未到,就聽得水聲嘩然。
此地是煙波廊景緻最妙的所在,顧順函立在轉角處,臉上浮笑地等待皇帝,然而笑容瞬間凝固。
這一折的末段,廊凳上坐著一位依闌遠眺的宮女,她大概是不想活命了,這個時候在園子裡胡亂行走。
須得趕走她,趁皇帝還沒發現。
“去…”
她回過頭來,皎如日月的臉,就是與皇帝曖昧未成的洛英。
顧順函指著她:“你…”
為時已晚,康熙轉過一彎,正好與她照面。
四目相對,洛英像觸電般的站起身來,手忙腳亂地蹲福。冤家路窄,狹路相逢,今天她第一天上煙波廊看風景,又遇上了他。
只見她穿件淺紫色的宮女常服,長發梳成油光水滑的長辮子掛在胸前,不塗脂粉,沒有飾品,透澈宛若清晨的露水,和煦彷彿夏夜的涼風,不費力卻又剛剛好,與背後的青山流水一般清新雅緻。
奼紫嫣紅情世界,一生愛好是天然。矯揉造作經營計算到頭來不如返璞歸真,這是人們經常忽略的道理。女人如此,男人也如此!
皇帝不做聲,只走到廊下望湖,那一排嘩嘩作響的短瀑飛花碎玉般地亂濺,濺著的水花,陽光下晶瑩多芒。
洛英保持蹲福的姿勢,她不知道怎麼辦,如果皇帝不叫起,大概只能一直這樣。
顧順函更進退兩難,看皇帝瞅她的眼神,做奴才的應該識趣迴避。但上次澹寧居晚上送書的事,讓他有點吃不準,皇帝對她也許也不過如此。
正覺得自己多餘著呢,後頭李德全率著眾奴僕又趕上來了,顧順函忙打手勢讓他們止步,就這點功夫,等他回頭時,皇帝已經轉身面對洛英,像是要提步走向她,又躑躅不前,像是要說話,又不知道從何說起。而洛英,只是低著頭,一言不發。
到了,皇帝撥轉步子,沿來路返回。洛英一直等到腳步聲杳杳,才站起身來。
————————————————————————
轉眼到了七月末稍,一陣涼意一陣秋,綠色的樹葉有的變紅,有的變黃,山上的,湖邊的,大片大片的林子,過一天顏色便深一層,暢春園跟撒開了顏料盒似的,色彩斑斕,美不勝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