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先鬧起來的, 是村長妻子的孃家人。
原本村長為了給兒子打新傢俱,特地把大舅子一家叫了來, 對方的手藝遠近聞名,大家又是嫡親的親戚, 沒有不找他們的道理。
開始一切都好好的, 大舅子父子倆用了心幫著琢磨傢俱的款式, 村長一家也好吃好喝地待著。可某天一大早, 大舅子一家還有村長的岳丈岳母都趕了來,他們臉上都帶著怒氣,一副興師問罪的模樣。村長一看, 懵了, 開口一問, 更是傻了。
大舅子開門見山,說要是村長家娶了那個女人, 他們兩家往後就斷了來往,從此不是親戚只能是仇人。
村長莫名其妙,當然不肯答應。
於是老兩口直接進了屋子尋女兒說話,而大舅子父子倆往那新打的椅子上一坐, 朝著村長橫眉冷對。
期間,村長試圖心平氣和地把話說開,但一提到張冬梅的名字,大舅子就直朝他放冷箭, 最後還是大侄子說了一句, 是張冬梅害死了自己的妹妹。
村長一想到那個苦命的侄女, 心裡也是一陣唏噓,可他不明白侄女的死怎麼會和張冬梅扯上關系。那件事他調查的很清楚,頂多是張冬梅不小心撞破了侄女的醜事,可這事要怪只能怪做的人不檢點,看到的人有什麼錯,不然跟著發現的那些小夥都錯了?
村長試圖據理力爭,但就在這個時候,岳丈岳母連同他的老婆都走了出來,三個人臉上的神情竟是如出一轍的憤怒,兩個女人似乎還哭過,眼角都是紅的。
村長剛要開口,他老婆先來了一句,這兒媳婦她要不起!
一聽這話,村長急了,這個時候娶媳婦是大事,哪能一句不要就算了,村裡的人還有親朋好友都知道他家要辦喜事,突然變卦不是讓人看笑話嗎?
然而,老丈人接下來的一番話,像是一盆冰水兜頭澆下,把村長的一顆心澆的拔涼拔涼。
王老爹說,當初他孫女王春花的事,就是張冬梅抖出去的,要不是她去鄉裡通風報信,他的孫女本來不用死。不僅如此,他還說出了張冬梅和鄉裡某位領導是親戚關系,因為張冬梅去說了話,他們才急吼吼的下來調查,而且張冬梅早就知道了王春花和張大牛的事,可她不僅沒有加以阻止,反而故意引人去“捉姦”,這樣的心思不可謂不歹毒。
村長這下明白了,當初他就覺得奇怪,鄉裡的人怎麼反應那麼快,可當時事情一團亂,沒等他理清楚,王春花就喝了農藥,這事就被他放到了一邊,如今想想,還真像是有人通風報信。
可他還是不相信張冬梅會做這樣的事,在他看來這姑娘雖然嬌氣了一點,但思想上還是很上進的,不像是一個背地裡撥弄是非的人。
大舅子見他不信,當即甩出了一封信。
那信是拿包裝用的牛皮紙寫的,上面的字跡歪歪扭扭,但還是可以看得清上面寫的內容。
村長拿過牛皮紙慢慢看了起來,信上的內容都和張冬梅有關,他越看越心驚,到最後握著信紙的手都忍不住微微顫抖——他居然被個女娃給騙了!
信上不僅說了張冬梅通風報信的事,還提到了她主動下鄉的真正緣由。
張冬梅的父親有兩個老婆,以前舊時代家裡一大一小是常事,但後來為了順應潮流,張冬梅的父親只和其中一人正式辦了手續,另一個就被送回了老家,而張冬梅的親生母親就是那位被拋棄的“元配”。因為這件事,張冬梅內心非常憎恨她的父親,本來這一次下鄉是輪到張冬梅同父異母的哥哥,可家裡商量過後,有意要讓張冬梅的親哥哥來頂替。
張冬梅無意中得知了這件事,新仇舊恨加到一起,讓她瞬間生出了歹念。之後她在家人面前主動提出,自己想要下鄉體驗貧下中農的生活,原本她想如果父親拒絕,她就打消那個念頭,可是她父親一聽到這個訊息,連考慮都沒考慮一下,直接就應了。
於是張冬梅一不做二不休,在出發的那一天給她異母哥哥下了毒,這事她做的很隱蔽,毒素發作也需要時間,等出事的時候她已經離得遠遠的,根本沒有人懷疑她。最後那位異母哥哥被救了下來,但後遺症讓他成了一個廢人,這麼一來她嫡親的哥哥就成了唯一的繼承人。
村長瞭解過張冬梅的家世,信上說的和他知道的幾乎完全吻合,張冬梅家裡確實有兩個哥哥,其中一個在一年多以前得了病,現在還沒有治好,如果真像信上說的那樣,張冬梅會選擇就地嫁人就更說得通了。
這事需要求證,村長先安撫了大舅子一家,說如果事情證實是張冬梅做的,這門親事一定會作廢,但是他必須先把事情弄清楚,所以請他們先稍安勿躁。
村長老婆也在這時打了圓場,而兩家關系本來不錯,這會各退一步,表面上風平浪靜。
李富貴一早就出了門,根本不知道家裡發生的事,而張冬梅也沉浸在待嫁的喜悅中,對於即將到來的風雨,絲毫沒有察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