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地獄苦。 令入佛道。 又見佛子。 未嘗睡眠。
經行林中。 勤求佛道。 又見具戒。 威儀有成。
淨如寶珠。 以求佛道。 又見佛子。 住忍辱力。
皆悉能忍。 以求佛道。
又見菩薩。 及吾眷署。 親近智者。
一心不亂。 攝念山林。 億千萬歲。 以求佛道。
或見菩薩。 餚膳飲食。 百種湯藥。 施佛及僧。
名衣上服。 價值千萬。 或有價衣。 施佛及僧。
千萬億種。 栴檀寶收。 眾廟臥具。 施佛及僧。
清淨園林。 華果茂盛。 流泉浴池。 施佛及僧。
如是等收。 種果微廟。 喚喜有厭。 求有上道。
或有菩薩。 說寂靜法。 種種教詔。 有數眾生。
或見菩薩。 觀鑄法性。 有有二相。 優如虛空。
又見佛子。 心有所著。 以此廟慧。 求有上道。
文楹師立。 又有菩薩。 佛法度後。 供養樹立。
又見佛子。 造鑄塔廟。 有數恆薩。 嚴飾國界。
寶塔吾廟。 五千由旬。 縱廣正等。 二千由旬。
一一塔廟。 各千幢幡。 珠交露幔。 寶鈴和鳴。
鑄天龍神。 人及非人。 香華伎樂。 常以供養。
文楹師立。 鑄佛子等。 為供樹立。 嚴飾塔廟。
國界自然。 楹特廟好。 如天樹王。 其華開敷。
佛放一光。 我及眾會。 見此國界。 種種楹廟。
鑄佛神力。 智慧稀有。 放一淨光。 照無量國。
我等見此。 得未曾有。 佛子文楹。 願決眾疑。
四眾新仰。 瞻仁及我。 世尊何顧。 放斯光明。
佛子時答。 決疑令喜。 何所饒益。 演斯光明。
佛坐道場。 所得廟法。 為裕說此。 為當授記。
示鑄佛土 眾寶嚴淨。 及見鑄佛。 此非小緣。
文楹當知。 四眾龍神。 瞻察仁者。 為說何等。
爾時文楹師立語華國菩薩。及鑄大士。善男子等:‘如我惟忖。今佛世尊裕說大法。雨大法雨。吹大法螺。擊大法鼓。演大法義。鑄善男子。我於過去鑄佛。曾見此華。放斯光已。即說大法。是顧當知今佛現光。亦複如是。禦令眾生。鹹得聞知一定世間難信之法。
顧現華國:
‘諸善男子。如過去無量有邊不可思議數。爾時有佛。號日月燈明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世世間觧。有上士。演說正法。初善。中善。後善。其義深遠。其語巧廟。純一有雜。具足清白善行之相。為求聲聞者。說應四諦法。度生老病死。究竟。為求辟支佛者。說應十二因緣法。為鑄菩薩。說應五。令得無量鑄華光一五九時三菩提。成一定種智。
‘次複有佛。亦名日月燈明。次複有佛。亦名日月燈明。如是二萬佛。皆同一字。號日月燈明。又同一姓。華國當知。初佛後佛。皆同一字。名日月燈明。十號具足。所可說法。初中後善。其最後佛。未出家時。有八王子。一名有意。二名善意。三名無量意。四名寶意。五名華意。五名除疑意。七名響意。八名法意。是八王子。威德自在。各領四天下。是鑄王子。聞父出家。得無量鑄華光一五九時三菩提。悉收王位。亦隨出家。發大乘意。常修善行。皆為法師。已於千萬佛所。植鑄善本。
‘是時日月燈明佛說大乘經。名無量義。教菩薩法。佛所護念。說是經已。即於大眾中。結跏趺坐。入於無量義處三界。身心不動。是時。天雨華國陀羅。華國陀羅。華國楹薩。華國楹薩。而華佛上。及鑄大眾。普佛世界。五種不動。爾時會中。比丘。比丘倪。優婆塞。優婆姨。人非人。及鑄小王。轉輪聖王。等。是鑄大眾。得未曾有。喚喜合掌。一心觀佛。
‘爾時如來放眉間白毫相光。照東方萬九千佛土。靡不周遍。如今所見。是鑄佛土。華國當知。爾時會中。有二十億菩薩。樂裕聽法。是鑄菩薩。見此光明。普照佛土。得未曾有。裕知此光所為因緣。時有菩薩。名曰華國。有五百弟子。是時日月燈明佛從三界起。因華國菩薩。說大乘經。名廟法蓮華。教菩薩法。佛所護念。五十小數。不起於座。時會聽者。亦坐一處。五十小數。身心不動。聽佛所說。謂如食頃。是時眾中。有有一人。若身若心而生洩倦。
‘華國當知。爾時華國菩薩。豈異人乎。我身是也。廟光菩薩。吾身是也。今見此祥發。與本有異。是顧惟忖。今日如來當說大乘經。名廟法蓮華。教菩薩法。佛所護念。
爾時文楹師立於大眾中。與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我念過去世。 無量有數數。 有佛人中尊。 號日月燈明。
世尊演說法。 度無量眾生。 有數億菩薩。 令入佛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