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有“官屠”稱號的岑春煊,所到之處舉新政,辦教育,肅貪懲腐,在歷史上是一支和袁世凱抗衡的勢力,史稱“南岑北袁”。
岑春煊此時不過三十歲出頭,素有政治理想和抱負,是個能爽脆地順應歷史潮流的人。胡震親自登門拜訪,他發現自己的很多看法和胡震完全是一樣的,於是決心追隨胡震到底,為振興大華夏付出自己的畢生精力。
李鴻章、張之洞、岑春煊三大巨頭表示歸順新政權之後,再加上華夏軍的赫赫威名,胡震接下來的工作就好做了,清末一大批有能力有思想有抱負的重要人物如沈家本、劉坤一、劉銘傳、梁士詒、唐紹儀、辜鴻銘、魏光燾、吳大瀓、唐景崧、邵友濂、張蔭桓、華蘅芳等紛紛表示擁戴新朝,願意在新朝中效力,為建設大華夏而服務。
有了那麼多的大咖,在加上南洋華夏公會培養出來的人才,華夏帝國的高層人事架構有了足夠的人才儲備了。
胡震躲起來,和核潛艇超級計算機系統,擬定了未來兩大步走的國內治理策略:
第一步,訓政階段,以華夏公會的多年經驗為基礎,將帝國治理架構搭建起來,完善法律法規建立法治,大力發展國內的工業經濟,減少文盲開發民智,讓民間逐步接受新時代民主的理念和科學技術,胡震估計,這起碼都有十年時間,甚至需要在一代人三十年的時間裡進行不懈的努力才能跨過這個階段。
第二步,為憲政階段,以君主立憲實現法治,將帝國的民主法治推上正軌,推動國內工業經濟超越世界,實現華夏成為全球第一強的理想。
胡震雖然不願使用文字形成正式檔案對外描述,但口頭卻毫不避諱對自己人描述自己稱霸全球的理想,這在外國人聽來很是刺耳,但卻能激發華夏國內志士仁人的鬥志,增加華夏帝國的凝聚力。
帝國的最高層有了這樣的大理想,下面的人當然更是狂熱,根據胡震兩大步目標,在一大群人的努力下,提出了五年的具體大目標:
一、文化方面實施強制義務教育制度,五年之內,所有省份建設至少一所大學,所有縣域建設至少一所完全中學,全面普及小學教育,將國內35歲以下男子的文盲率降到30以下;
二、工業方面,以大建鋼鐵廠為核心,五年之內實現年產兩千萬噸鋼鐵;
三、交通方面,五年內建設三萬公里鐵路,建設十萬公里水泥公路;
四、水利方面,鋪設十萬公里安全河堤,要做到大江大河無決堤事故發生;
五、建設五十萬海軍,建造一百萬排水量噸海軍戰艦,徹底控制馬六甲至巴拿馬運河的廣大海域;
六、建設兩百五十萬陸軍,保證陸地疆域不受任何敵人的侵犯;
七、空軍要建設一萬艘飛艇,保證二十四小時內能部署五萬以上的部隊到達華夏本土國內任何地點。
看到這份狂熱的具體目標,胡震也有點撓頭:
要知道,在另一個歷史時空中,當時世界產鋼量最大的米國,也要到1900年才達到年產量一千萬噸的目標,而第二位的德意志1900年鋼產量才600萬噸,第三位的英吉利還不到500萬噸。
而現在的華夏公會地盤的鋼產量才剛剛達到一百萬噸年,華夏本土大陸鋼產量還不到十萬噸年,要在五年內達到二十倍以上的鋼產量,那隻能用瘋狂兩個字來形容。
海軍戰艦數量最多的英吉利,在另一個時空,也是到了1900年才超過一百萬噸排水量,而華夏軍卻要五年內達到這個排水量,既不現實,也不符合胡震未來使用的海軍發展戰略。
胡震拋開這份式戰略指標,決心還是先確定新帝國的高層人事再說。
所謂的訓政階段,說白了其實就是胡震一人說了算的階段,因此胡震要確定的帝國未來高層人事架構,很快就毫無障礙地拿了出來:
帝國軍隊總司令胡震
海陸空軍聯合總參謀部總參謀長蘇文質、副參謀長鄭定邦、杜力高
帝國國會議長李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