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保衛戰中,劉永福、宋慶、聶士成、馬玉昆等人的部隊已經打得精疲力盡,而馬紹豪的特戰隊雖然悍勇,但人數太少,也不能追擊十萬倭軍。
而且還有幾萬投降的清軍急需看押和改編,不能讓其發生變故禍害京城百姓,因此,倭軍撤走得很順利。
當胡震親自率領兩萬大軍乘坐飛艇趕到京城的時候,已經看不到一個倭軍的身影了。
雖然華夏軍在京城沒有殲滅一個倭軍,但蔽天遮日的幾百艘飛艇拖著華夏軍的旗幟,在兩天一夜的時間裡,從南到北飛越兩千多公里的陸地,卻對華夏百姓產生了無以倫比的心理震動。
這兩天一夜的時間裡,無數的人抬頭仰望天空,無論他的立場是怎麼樣的,都被空中龐大的飛艇群深深地震撼住了。
迷信的人說,大華夏的真龍天子出現了,韃虜要完蛋了,以後華夏的億萬黎民百姓有救了。
有點新知識的人說,華夏有歐洲列強都沒有的強大空中飛艇艦隊,這是大華夏在韃虜統治後兩百年再次興隆昌盛之兆。
清廷的各級官吏嚇得屁滾尿流,華夏軍雖然還沒到,大半的官吏已經想著怎麼投降效命了,現在都在悄悄地去找一條門路,要投誠效忠大華夏的皇帝。
華夏軍在攻取虎門要塞的時候,海面上的戰艦運輸船和戰艦鋪滿了整個珠江口,硬生生地將企圖擠過來阻攔的英吉利戰艦擋在外海,更是將守備的清軍嚇得目瞪口呆。
進軍的過程非常順利,雙方都沒有發出一槍一彈,虎門要塞的清軍就全體繳械投降。
而廣州城的清軍在強大的華夏軍面前,也是一槍不發,就乖乖地交出了廣州城的防務,交出了火車站和鐵路線。
華夏軍各部隊一登陸便直撲火車戰,接管了火車站,一天時間便向北發出了三十列火車,運送走八萬陸軍部隊。
由於有了空中震撼人心的一幕鋪墊,華夏軍在京粵鐵路上進軍的的時候,也極其順利,甚至有當地清廷官僚出來為華夏軍帶路。只是在過長江的時候受到了一點阻攔,幾十個清軍放了一頓亂槍,被華夏軍架起步兵炮幾發炮彈轟過去,幾十個清兵便跑得沒了影。
八萬華夏軍全副武裝晝夜不停地前進,挺進至京城,已經是登陸廣州後第五天的深夜裡了。
五天四夜的時間趕到京城在後世算是很漫長了,但在這個時代書生騎馬上京趕考需要走三個月的時間,五天四夜已經是神速了。
在胡震親自指揮下,十萬華夏軍在京城站穩腳跟,而倭軍已經全部撤離京城,撤到山海關一線和遼東半島的倭軍會師,在當地構築陣地,準備和華夏軍打陣地戰。
但是,決戰卻先從海洋上打響。
倭國聯合艦隊是對清軍最早動手的,但倭國和清廷簽署條約後,倭國聯合艦隊司令伊東亨佑指揮聯合艦隊和兒玉源太郎指揮的陸軍第五軍,仍然不放肯過北洋艦隊,死死地圍住威海劉公島港口。
北洋艦隊遭受到猛烈圍攻,和外界的聯絡全部被切斷,不知道清廷已經和倭國簽署了賣國條約,唯有苦苦支撐。
有很多清軍官兵英勇作戰,其中以駐守威海南幫摩天嶺炮臺的威海鞏軍新右營營官周家恩最為英勇,他在戰鬥中打得腸子都流了出來,仍然與倭軍激戰至生命的最後一刻。
激戰中,有數千人壯烈殉國,但無奈清軍武器及其人數都不及倭軍,清軍中一些人更是貪生怕死作戰不力,部分將士的英勇作戰卻無法擋住倭軍,陸地上的炮臺陣地接連丟失,倭國陸軍步步緊逼,開始使用陸地上的防禦炮臺大口徑重炮,猛烈轟擊北洋艦隊。
在倭軍海陸夾擊之下,北洋艦隊損失慘重,兩大主力戰列艦之一定遠號遭受到倭軍魚雷艇偷襲導致重創,無法繼續繼續出海作戰,只能移至淺灘擱淺,當作炮臺使用,使得整支艦隊的戰鬥力急劇下降,已無力與倭軍聯合艦隊繼續周旋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