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區半年,沐絮對其他六門副科並沒有什麼深入的瞭解,學校也只給了四個選科組合,她也就稀裡糊塗地選了“物生地”組合。
畢竟兩個佔歷史,一個佔化學,她好像別無他選。
媽媽問她為什麼不選歷史,她只笑著說,被中考嚇怕了。
沐絮的中考其他都發揮穩定,物化竟然還勉強沾到了130的邊。
可另人大跌眼鏡的是,她的政史只有72分。
100分的卷子,只有72分。
而和她差不多水平的朋友,政史都是九十多分。
而她距離一中的分數線,也就差了個政史。
那年榆東市擴招,一中分數線降到了661分,沐絮考了658分。
三分之差,她與朋友、約定通通背道而馳了。
一中和二中,一南一北,距離橫跨整個榆東市,彷彿遠在天邊。
但榆東不大,兩地距離實在算不上遠。
但不知為何,就是感覺很難再見一面了。
如果不是刻意去見的話。
——
沐絮也忘了從什麼時候開始,餘添好像來找她的次數頻繁了起來。
兩人都是從小鎮上一起考到市裡的,而且從小學起就是同學,他們的媽媽便也就變得熟絡起來。
他們也都是陪讀,放學需要自己走回出租屋,兩個人晚自習下課的時候如果碰巧遇上,也會一起走回去。
從問她的同學關於自己,到一起回家,沐絮有時候刻意去避開,但免不了身旁一些朋友的起鬨。
她無可奈何,搬出餘添有個發小的理由搪塞,才算是緩解了些許尷尬。
這也讓沐絮發現,從前在初中的時候,男女生走得近一點並不會有什麼閒言碎語,大家只會覺得這兩個人是很好的朋友。然而在高中,正是情竇初開的十五六歲,大家想得也就會更多。
沐絮又會不自覺地想起陸衍旭。
想他會不會又遇到一個說得來話的女生,然後像初中對她那樣和她聊籃球、幫她批卷子、給她講題目。
想他是不是還和初中時候那樣耀眼,投籃時的奮身一躍都能引起一片歡呼聲。
想他有沒有收了收初中時候那個懶散的性格,看似對一切都漠不關心,實則最是在乎。
想他會繼續他光輝燦爛的人生路途,即便在一中這樣人才濟濟的地方也能大放異彩。
他就應該乘風而笑,浴光而戰。
他的光芒,絕不會泯滅於百花齊放之中。
他生當耀眼。
而這一切,都再與她無關。
但她想,有幸參與過他人生中的一年,也已經是足夠幸運了。
遇見即是上上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