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線政策是由中央制定的,確定之後就不會更改。
路線確立之後,決定事業成敗的因素就是人才了。
為此,帝國的人才政策特別優厚,用人機制更為公平。
南方人口多,文教興盛,科舉人才輩出,南方籍的進士、舉人始終比北方多。
很多南方官員見家鄉在帝國治下發展得欣欣向榮,欣然返回南方,投效帝國。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另一方面,帝國正在大力發展工業,上升通道寬闊。
工業化會養活更多的人口,會帶來大量的機會,會提升整個國家的效率,會提高社會分工的複雜度。
尤其是,帝國實行統制經濟,工業化的速度會更快。
中國一窮二白,工業基礎薄弱,在政府的強有力調控下,統制經濟將發揮更大的效力,給整個國家、社會、政府、軍隊帶來了深刻的變化。
反過來,工業化也將需要更為高效的行政機構,需要更多的政府官員,需要戰鬥力更強、人數更多的軍隊。
滿清經濟仍以小農經濟為主。
在這種模式下,政府的主要功能是收稅,官員的主要職責是應付上級、管控下級、捕盜、治亂,官員上升通道極為狹窄。
人往高處走,是人才當然要優先向中華帝國流動了。
郭嵩燾卻另有高見,說道:“雪琴,我在中華帝國無根無源,去了之後也難有多大影響力。
但在大清,皇帝信任亭翁,亭翁信任我。
“我的主張,大多能成為帝國的政策。
我想,我在大清,可以對朝政實施強有力的影響。
僅此一項,或許就能解救無數黎民百姓。”
彭玉麟點點頭,不無遺憾地說道:“筠仙說得有理。
不過,我想,中華帝國與大清皆為中國。
用不了幾年,中華帝國就會率軍北伐。
“到時候,最好能夠南北議和,促成南北的和解,減少人民的傷亡。
那時候,你就是最好的北方代表。”
郭嵩燾啞然失笑,說道:“我倒沒想過,還有這一著。”
喜歡1850再造中華請大家收藏:()1850再造中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