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嵩燾和彭玉麟雖是故友,彼此卻已經分屬不同的陣營。
彭玉麟說革命軍不會北伐,郭嵩燾半信半疑,問道:“雪琴,此話可能當真?”
彭玉麟毫不猶豫,說道:“不錯,革命軍近兩年內,恐怕都不會北伐。
滿清可以專心對付英法俄,不必顧慮革命軍在背後乘火打劫。”
郭嵩燾感到肩上輕鬆了不少。
清廷最害怕的,就是帝國串通英法聯軍,一起合謀滿清。
以清軍的實力,對付英法聯軍已經吃力,再加上革命軍,非有亡國之禍不可。
關鍵是,彭玉麟的話可信嗎?不怕一萬,就怕萬一,萬一革命軍使詐呢?萬一彭玉麟也蒙在彭裡呢?
彭玉麟看出了郭嵩燾的顧慮,說道:“筠仙兄,你放心,我以人格擔保,革命軍決不會乘人之危,決不會在短期內實施北伐。”
郭嵩燾試探著問道:“你是說,革命軍兵力不濟,分不出兵力北伐?”
彭玉麟坦然說道:“也不盡然。
晟武皇帝對西南各省志在必得,革命軍也在全力解放大西南,自然不便分兵北伐。
“此外,我中華帝國雖與英法建交,其實是師夷長技以制夷。
遇到民族大義,帝國當然要顧全大局,不使洋人侵犯我一絲一毫主權。
“再者,筠仙兄不難猜出,帝國解放大西南後,將統兵北伐。
如果放任英法侵略滿清,滿清勢必要與英法簽署條約,讓渡中國權益。
“日後帝國推翻滿清,必會以滿清為正統,繼承滿清的龐大領士。
到時候,帝國將面臨是否繼承滿清條約的難題。
就像現在的香港一樣,佔也不是,讓也不是,糟心極了。”
第一次鴉片戰爭後,滿清割讓香港給英國。
楊烜攻佔嶺南,以廣州為都城,建立大越國。
當時,大越國實力尚弱,為爭取英國人的支援,只得承認英國在香港的利益。
此舉留有後患,卻不得不為之。
日後,帝國固然從英國獲得了工業發展所需的資金、人才和技術,卻不得不優容香港的英國人。
坊間常有議論,說楊烜一攻克南京,就迫不及待地遷都南京,其中一大原因就是香港。
英國人據守香港,可以隨時威脅廣州,這是楊烜這位雄主所不能容忍的。
郭嵩燾喝了口濃茶,給彭玉麟添了杯茶,若有所思地問道:“雪琴,你誠心講,以中華帝國的實力,已經可與英法俄等列強叫板了嗎?”
彭玉麟淡然一笑,說道:“筠仙,你我相交多年,怎麼還不知道我的為人?就算你我分屬南北,我也不至於要騙你吧。
“若論中華帝國的實力,固然不足以匹敵英法俄等歐洲列強。
但英法俄的重心都在歐洲,做任何事都要兼顧全球,只能分出一分力到中國。
“中華帝國的實力,固然比不過英法俄,卻可以集全國之力,對付英法俄一分之力。
只要我們南北兩方配合默契,英法俄一定不敢輕舉妄動。
“此外,馬上就要立冬了。
北方冬天寒冷,天津附近的海面將會結冰。
英法聯軍全靠船堅炮利,一定不敢在冬天動武。
“晟武皇帝曾經密囑過我,要我小心傳達給筠仙。
他希望南北聯手,默契配合,共同對付英法。
為表誠意,帝國將率先做出表示,禁止沿海港口向英法聯軍提供補給。
“帝國海岸線北至江蘇連雲港,南至交趾西貢,將拒絕英法戰艦停靠、補給、維修。
英法聯軍只能從香港獲得補給,勢難長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