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背後,體現了革命軍精湛的參謀素養、高效的後勤補給、精準的協同配合。
為此,威廉四世電令我請示陛下,能否准許普魯士派遣一批軍官團,到革命軍中參觀學習。
“如果可能的話,威廉四世還想到帝國派遣留學生,學習革命軍的作戰理論,想派工程師到帝國兵工廠,學習槍炮製造技術。”
威廉四世是當今的普魯士國王,1840年6月7日即位。
普魯士是個崇尚武力的國家,軍官團更以好戰、素質過硬聞名歐洲。
這位威廉四世缺少軍人氣質,是一個浪漫主義的門徒,對建築學及風景園林頗感興趣。
普魯士軍人認為,威廉四世並不是一個合格的普魯士國王,也難以勝任統一德國的重任。
在總參謀部的催促下,他決定加強與中華帝國的軍事合作,進一步提升普魯士軍隊的戰鬥力。
普魯士王國軍事色彩極為濃厚,實施一定程度的先軍政治,軍費佔財政支出比重很高,軍人在國內的地位也很高。
楊烜略一思索,說道:“大使先生,我們歡迎貴國派軍官團到革命軍中參觀,也歡迎貴國派遣留學生到帝國留學。
“但是,貴國打算派遣工程師到帝國兵工廠實習,我不便做出承諾。
畢竟,帝國兵工廠都有董事會在管理,還有不少是完全私營的,我不便干涉他們的內部管理。”
馮施佩略感失望,轉念一想,換了自己,也不願把本國的軍工技術洩露給外國。
他轉而說道:
“那麼,皇帝陛下,假如普魯士兵工廠派人到帝國兵工廠交涉,派遣工匠到帝國兵工廠駐廠實習,或者聘請帝國工匠到普魯士教學,或者花錢購買帝國軍工技術,您會准許這種行為嗎?”
楊烜覺得,普魯士人倒也實誠,一連串列舉了好幾項,無非是想獲取帝國的軍工技術。
創業以來,他非常重視保密紀律,制定了完善的保密規範,嚴密防範技術洩露。
為了兩國邦交,讓普魯士人獲取一些並不重要的軍工技術,倒也不無不可。
他微笑著說道:“這是商業行為,自有商法約束,我當然允許了。”
帝國鼓勵工商業,制訂了一整套嚴密的商法,為防止技術洩露做出了詳盡的規定。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此外,帝國最重要的兵工廠,要麼由國民政府控股,要麼有政府參股。
外國人想從中獲取核心技術,幾乎完全不可能。
馮施佩略感失望,卻也理解楊烜的說法,便說道:“皇帝陛下,謝謝您的慷慨。
我相信,我們兩國的關係一定會更進一步,達成更為緊密的關係。”
楊烜神色一動,卻並未接話,而是陷入了沉思。
他在找一個合適的機會,好與普魯士達成聯盟關係。
這個議題關係太重大,最好由普魯士方面先提出來,自己好留下轉寰的餘地,爭取獲得主動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