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是楊烜接待外賓的時間。
打發過法國公使布林布隆後,楊烜略事休息,又接見了普魯士大使馮施佩。
馮施佩的臉上有一道長長的刀疤。
這是他在軍校期間,與同學決鬥時留下的傷痕。
加上稜角分明的臉龐、嚴肅的神情,馮施佩總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對於馮施佩,楊烜客氣多了。
他主動起身和馮施佩握手,說道:“大使先生,本來,我昨天邀請你到皇宮會面,因為俗務纏身,讓你撲了個空,實在是抱歉。”
皇帝哪裡需要道歉?馮施佩微微一笑,說道:“聽說皇上昨天深入絲廠,改善女工勞動待遇和工作條件,懲治不法工頭。
皇上關心百姓疾苦,真是一代明君。
中國有皇上,實乃中國之幸,文明之幸。”
在楊烜的印象中,普魯士人一向誠實,拙於言辭,不擅長誇獎別人。
馮施佩讚揚楊烜,明顯是發自內心的。
中華帝國與普魯士,關係已經相當密切。
帝國與美國、普魯士建立了大使級外交關係,與美國的合作,主要體現在經濟上;與普魯士的合作,則主要體現在軍事上。
當年,楊烜剛起兵造反時,錢糧拮据,卻認準了普魯士生產的德萊賽步槍,花了大量銀錢採購這種步槍,與普魯士人建立了聯絡。
革命軍奪取廣州後,更多的洋人前來投效。
普魯士退役軍官路德維希前來效力,由此帶動了一批普魯士軍官進入革命軍中。
這些普魯士職業軍官,把普魯士陸軍的練兵理念、參謀部制度、兵棋推演、軍事教學、軍事法律等制度帶入了革命軍,對革命軍的正規化建設做出了重大貢獻。
革命軍也選派優秀苗子,送入普魯士軍事院校留學,所學專業涉及很廣,包括炮術、操典、佇列、參謀業務、戰略戰役戰術等。
日益緊密的軍事合作,相同的國際境遇,使得帝國與普魯士的關係迅速升溫。
儘管兩國相距甚遠,卻締結了大使級的外交關係。
現在,普魯士亟須統一德國,帝國也亟須統一中國。
兩國的實力不容小覷,卻都將受到英法俄等傳統列強的干涉。
普魯士與中華帝國都想更進一步,結成更為緊密的聯盟關係,好應對英法俄等傳統列強,儘快統一各自的國家。
馮施佩坦誠地說道:“皇帝陛下,前期,革命軍發動西征,與湘軍展開大戰。
革命軍兵精械良,陸海軍協同緊密,在短短時間內全殲了湘軍主力,令國際社會刮目相看。
“我久在普魯士軍隊中服役,也算是熟知軍事典故,精通作戰理論。
可革命軍分進合擊、迂迴包抄的戰略戰術,還是令人拍案叫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