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內心深處,多隆阿對進攻6安州並不積極,即便他攻下6安,也肯定守不住6安。之所以非進攻6安州不可,主要還是為了做給朝廷看。
形勢漸漸明朗,曾國藩的湘軍已在廣濟1帶被革命軍包圍,難逃全軍覆沒的命運。曾國藩本人恐怕也在劫難逃,非殉節不可。
這樣1來,湘軍大佬中,胡林翼病死,左宗棠、曾國荃等投降,羅澤南、李續賓等戰死。湘軍人材凋0,兵馬灰飛煙滅。
那麼,滿清大員中能接替曾國藩主持南方軍務的,已經屈指可數了。多隆阿與心腹盤算許久,認為可接替曾國藩的,只有4個人,按順序依次為僧格林沁、駱秉章、官文、多隆阿。
僧格林沁為蒙古親王,身份尊貴,被清廷視為北方柱石,麾下的蒙古馬隊為清朝正規軍中的精銳。咸豐還要倚重僧王保衛京畿,不會輕易放他到南方主持軍務。
駱秉章長期擔任湖南巡撫,為曾國藩供餉輸糧,也算是湘軍系統的人。湖南戰事焦灼時,咸豐把駱秉章擢升為4川總督,讓他免遭兵禍。
咸豐君臣對駱秉章很有好感,認為他擔任湖南巡撫期間,位居長江上游,顧全大局,傾力支援湘軍,居功甚偉。朝廷把駱秉章調任川督,顯然是希望他號召湘軍舊部,保衛4川天府之地。
只不過,駱秉章大器晚成,3十8歲才中進士,5十7歲出任湖南巡撫,如今已經6十3歲,垂垂老矣。他1直在後方為湘軍籌措糧草軍餉,未曾實際帶兵打仗,並不適合統帶湘軍舊部。
至於官文,正擔任湖廣總督,更是滿人官員中的有名的紈絝,典型的“因人成事”。他在滿族親貴中號稱能吏,人情事故練達,實則只會做官,不會做事,更吃不了帶兵打仗的苦頭。
曾國藩、胡林翼在世時,朝廷尚能放心讓官文擔任總督。官文做總督,在與不在都1個樣。因為大政方針都由胡林翼定奪,具體事務則有湖北巡撫、湖北藩臺衙門處理。
官文做總督只是掛個名,好讓朝廷放心,也給滿人1個交待。若要官文接替曾國藩,擔任方面之任,他絕無這種能力,也沒這種資望。
那麼,多隆阿就不同了。多隆阿資歷雖淺,畢竟久經戰陣,帶兵打仗的經驗很豐富,戰功也很顯赫,是湘軍大將中第1流的人物。
他又是滿人,享有身份上的優勢。前面3人都有難以克服的缺點,由多隆阿接替曾國藩也就順理成章了。在湘軍1敗塗地之際,只要多隆阿能攻克6安,就能為自己加分不少。反正都興阿對此正熱心得很,不妨驅使他為自己賣命。
多隆阿計議已定,決定趁革命軍圍殲湘軍之際,搶攻6安。他大宴眾將,慨然對部下說道:
“我自統兵以來,生死久已置之度外。蓋既以身許國,此身即非我有。今大敵當前,敵前我弱,婦孺皆知其不敵,何肯令諸君以身嘗試,蓋楚省乃南北關鍵。
“楚省既失,則大局糜爛矣。如今滌帥被圍,生死未卜。湘軍陷入絕境,亦無力迴天。唯有我軍,脫出粵匪重圍,儲存實力,再圖振興。
“明日決往破賊。幸而克捷,顧全大局不少。否則身殉,是役誓不與之俱生。諸將士有願以死報國者,與吾共功名。如不願者,亦自任也。”
8旗騎兵心情淒涼,都興阿主攻6安,附和多隆阿道:
“營中兄弟4千人,戰而樂者,吾與之偕去;怯而伏者,可就地退5,請以杯酒志別,1表1時共事之情!”
8旗兵皆慷慨激昂,伏地叩頭,願誓死追隨主帥。
都興阿深受感染,慨然應道:“禮帥說得極是。軍興十餘年,皆以退走損國威。吾前後數百戰,出隊即不望生還。湘軍負1時之望,不料亦戰敗,令國人大為失望。
“我們8旗兵英勇善戰,當年僅以6萬之眾,即能入關平定天下。今日我們即便戰死,也要為8旗爭光。不原從者自為計,我決不怪罪你們!”
1番動員之後,竟無1個8旗兵退縮。都興阿犒賞全軍,酒足飯飽後,隨即點起麾下4千人馬,分作8營,從4個方向同時向6安發起進攻。
革命軍多集中在前線作戰,後方空虛。負責守衛6安州的,只有安徽守備師1營兵馬。革命軍向前線輸送糧草,多走水路,或沿長江北岸,走安慶、太湖、宿松等地,並不經過6安。
因此,6安的得失,實際上對戰局影響並不大。但從政治上看,1旦革命軍丟失6安,無疑將提振清軍計程車氣,有損革命軍的威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