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軍最擅長結硬寨、打呆仗,吉字營更以“鐵桶圍城”戰術威震太平軍。吉字營各營都擅長修築營壘。這種以木料、泥土為基礎原料修築的營壘,對付太平軍頗為有效,在革命軍面前卻就不值1提了。
其他各個統領紛紛發言,雖不明言投降,卻刻意強調革命軍之強大、吉字營傷亡之慘重。
眾說紛紜,令曾國荃有些反感。他不動聲色,說道:“今日到此境地,我們也不必再諱言了。西面的粵匪等來了援軍,又得到了彈藥補給。東面的粵匪又源源不斷地開抵過來,斷了我們的退路。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如今,吉字營是進退兩難,彈盡援絕。最多明天1天,我們就會被粵匪徹底合圍。大家的意思,我也聽出來了,敵強我弱,守是守不住的。
“武昌那邊,由湖廣總督官文、荊州將軍綿洵這兩個滿洲老小兒主事。指望他們發兵來援,是萬萬不可能的。我大哥又在長江北岸,鞭長莫及……”
剛講到這兒,1員大將闖入大營,在帳外就大喊道:“9帥,我回來了!”
眾人喜出望外,因為這聲音正出自統領張詩日。大家都以為他失蹤了,沒想到他還活著。
曾國荃也激動地從座位上站了起來。不過,戰場詭譎多變,誰也不敢確定張詩日經歷了什麼。或許,他已經接觸到了革命軍。
曾國荃冷靜了下來,坐回位置。只見張詩日1身農民裝束,沒等他發問,張詩日便說道:“9帥,我打扮成平民,混入到敵後,發現大洪山上有多條小道,既可向東通向鄭家堰,也可向南通往咸寧縣城。”
大洪山上存在小道,這本不稀奇。前天革命軍攻下鄭家堰,就是走了大洪山上的小道。關鍵是,山間小道崎嶇難行,1晚上走不了多少人。
若要走小道向南逃往咸寧,曾國荃1晚上最多隻能帶走1兩千人。帶這麼點人回去,相當於全軍覆沒,就算逃到了長沙,也會被時人所輕視。
若要走小道潛往鄭家堰,以吉字營當下的實力,並無把握奪下鄭家堰。就算奪下了鄭家堰,吉字營也難以順利從鄭家堰方向突圍。不過,鄭家堰處的革命軍沒有鐵絲網,利於湘軍突圍。
而且,張詩日所說是否屬實,也有待證實。時間正在快速流逝,革命軍步4師也在源源不斷地開往金牛鎮前線。兵力此消彼長,越是拖延時間,對吉字營就越為不利。
曾國荃毅然說道:“現在,擺在我軍面前,只有3條路可走。第1,等明天天亮後,向革命軍請降。第2,趁著天黑,再組織1波敢死隊,突圍點選在鄭家堰為宜。第3,走山間小道,向咸寧方向逃命,能走1點是1點。大家按官職大小,每個人都發表下意見。”
張詩日和蕭孚泗主張重奪鄭家堰,嘗試從東面突圍。李臣典則主張走小道逃回湖南,再圖東山再起。其餘3個統領,則主張向革命軍投降。
部將意見不1,把目光都投向曾國荃。曾國荃心煩意亂,努力回想曾國藩,回憶他的決斷之道。
他想起曾國藩說過,1個好的統帥,必須果於決斷,不能讓部將懷疑自己猶豫不決。而統帥之成為統帥,全在於手下的兵馬,兵馬1失,統帥也就1文不值了。
眼看部將們已經露出猶疑的目光,曾國荃知道,自己必須速作決斷,不能再有絲毫的猶豫。他正了正身子,說道:
“各位,當初我做統領時,就給手下的營官發過誓,將來有福同享,有難同當。你們幾個統領,當時還不顯名,有的是哨官,有的是隊長,還有的只是個大頭兵。
“兩年多下來,吉字營由小變大,在於大家作戰勇猛,但最重要的是,在於各營團結如1。1旦吉字營渙散下來,各營各行其是,吉字營就要垮了。
“因此,不管是戰是和,是勝是敗,吉字營必須保持團結,牢固如1。我下令,今晚由張詩日率1支敢死隊,走山間小道,偷襲鄭家堰。蕭孚泗率軍正面進攻,配合張詩日襲佔鄭家堰。
“至明天上午9時,若不能攻下鄭家堰,就停止軍事行動。全軍必須聽從我的命令,各營不準自行其是。屆時,就由李臣典負責,與李秀成議和。”
喜歡1850再造中華請大家收藏:()1850再造中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