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軍已經定計奇襲武昌,卻並未急著發動進攻。1方面,大軍的集結需要時間。另1方面,第1軍企圖聲東擊西,進1步打亂湘軍部署,把更多的湘軍調往江西。
根據楊烜的指示,第1軍主要做出了兩個動作:1、放棄9江外圍據點小池口;2、派騎兵師、海軍6戰隊進攻江西省會南昌。
小池口位於長江北岸,隸屬於9江,與9江隔江相望。江西省絕大部分都位於長江南岸,只在北岸有少量飛地。這些飛地主要有兩部分,1為9江對岸的小池口,2為湖口對岸的8裡江。
之所以這樣設定行政區劃,主要是為了方便軍事防禦。因為9江、湖口皆為長江中游軍事重鎮,又皆位於長江南岸。要想守住9江、湖口,必須增加兩地的防禦縱深,在長江北岸設定防禦前沿。
出於這種目的,歷朝歷代乾脆把小池口、8裡江劃分給了9江、湖口。太平軍奪取9江後,在小池口構築了1座用磚石建成的新城,取名“新城縣”,以加強9江的防務。
革命軍步兵第5師與湘軍鏖戰經年,相繼放棄了黃梅、瑞昌等上游城池,退守9江。
湘軍要進攻9江,就必須先奪下小池口。要奪下小池口,就必須奪取制江權。湘軍水師不行,也就始終無法奪下小池口。
無奈之下,湘軍改在上游瑞昌縣城子鎮登6,沿長江南岸進軍9江。湘軍仗著人多,使出挖長濠、挖地道等多種方式,企圖攻破9江。
步5師師長林啟榮擅長守城,使用積極防禦的策略對付湘軍。1方面,他憑藉配屬第5師的海軍6戰隊,不時騷擾敵後,毀敵糧草。另1方面,他不時開門迎戰,破壞湘軍的濠溝和地道。
雙方鏖戰多月,湘軍始終不能接近9江城牆,更談不上攻克9江。
歷史上,林啟榮守9江,湘軍多員大將如塔齊布、童添雲等,均折戟9江城下。天京事變後,湘軍捲土重來,在水師的幫助下,挖掘長濠圍困9江。
林啟榮彈盡援絕,天京方面亦不派兵增援。最後,林啟榮堅守城池十7個月,城破而亡,部下1萬多人全部戰死。曾國荃嘆曰:“林啟容之堅忍,實不可及也”。
胡林翼則評價說:“昔年9江之賊,剖腹皆菜色。3日無米,究能坐困,兵不如賊,其理難通”。)
歷史上的林啟榮,因為守衛9江而成為太平軍最善守城的大將。如今,他成了革命軍的大將,同樣守衛9江,武器先進、士氣高漲、糧草充足,湘軍根本就無力攻下9江。
因為久攻不克,前線湘軍士氣已經低落。而革命軍分兵進攻南昌,無疑令湘軍更加驚懼。
這天,瑞昌縣湘軍大營裡,闖進1名風塵僕僕的折差。他和坐騎1樣大汗淋漓,臉上結了1層薄薄的鹽霜。
守門的門官見多識廣,看折差1身豹子補服,便知道他是1名正3品的綠營武官。如今連年打仗,軍功氾濫,武官也不值錢。湘軍大營裡的親兵,很多都保舉有2品、3品的頭銜,但無1官半職,實際上還是個大頭兵。
門官好心提醒他,說道:“兄弟,大帥今天心情不好,又在費心打筆墨官司。你見了大帥,說話可要當心點。”
坐鎮瑞昌的湘軍大帥,正是1代奇才左宗棠。去年,他因樊燮京控,差點丟了性命。在湘軍集團的力保下,左宗棠只得離開湖南,到湘軍大營效力。
左宗棠才識高,脾氣也大,在曾國藩面前亦毫不收斂。他好出奇計,屢屢在曾國藩面前獻計。而曾國藩做人穩重,打仗亦穩當,不敢採納左宗棠的奇計。
很多時候,左宗棠滔滔不絕講了半天,曾國藩好不容易跟上他的思路,卻仍舊不為所動。
2人本是好友,本該同舟共濟,卻頗為不合。左宗棠自視甚高,也不大瞧得起曾國藩。好在還有胡林翼,可以從中調和兩人的矛盾。
最後,曾國藩聽從胡林翼的建議,保舉左宗棠為浙江布政使,讓他獨當1面,節制江西軍務。左宗棠樂於擺脫曾國藩的掣肘,對此頗為積極。
他回到湖南,招募散落在湖南的湘軍大將,募齊了6萬兵馬。其麾下大將有楊昌濬、蔣益澧、沈葆楨、蕭啟江、席寶田等,營官則多為老湘營中敗落下來的老兵。
楊昌濬、蕭啟江和蔣益澧都是羅澤南的弟子。羅澤南特別寵信大弟子李續賓,而李續賓性格激昂,在羅澤南眾多弟子中1枝獨秀。
對此,楊昌濬、蕭啟江和蔣益澧都相當不滿。他們有的受傷後回鄉養病,有的因丁憂回籍守制,都散落在湖南鄉間。
至於老湘營,則在幾年前全軍覆沒。少數老湘營官兵逃回湖南,失去靠山,在鄉間很不得志,都被左宗棠收歸麾下。
左宗棠帶著這支新募來的兵馬,在江西1帶打仗。雖是新軍,戰績卻絲毫不弱於塔齊布麾下的老湘軍。
曾國藩為人大度,乾脆讓左宗棠節制江西軍務。塔齊布雖是湘軍元老,原本只是湖南綠營中的低階軍官,老早就知道左宗棠“2巡撫”的威名,欣然接受左宗棠的節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