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影響下,皖北的局勢已經逆轉。步1師快刀斬亂麻,殲滅了影響皖北穩定的苗沛霖、勝保、舒興阿3部清軍,招安了捻軍、廬州團練兩大不穩定因素。
“皖北變亂已久,帝國要想治理好皖北,應當在皖北開展均田運動,讓廣大流民有田可種,有飯可吃,有衣可穿。除此之外,就要擴編部隊,安置捻軍、廬州團練。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捻軍和廬州團練都是久經戰陣的地方武裝,值得革命軍改編。我們打敗湘軍後,將佔領安徽、湖南、湖北、江西4省;還將進軍大西南,佔領4川、貴州、雲南、青海、西藏等地。
“屆時,革命軍必須擴編。捻軍、廬州團練都是很好的兵源,張樂行和李鴻章也都智勇雙全,足以出任旅長。但兩個旅的參謀長,應當由革命軍選派。
“請軍諮府儘快擬訂人選,選拔幾個參謀業務能力強、大局觀念強、謙虛謹飭的軍官,充任騎兵旅、步兵旅的參謀長,輔佐張樂行、李鴻章整編部隊。
“讓楊田私下傳話給張樂行、李鴻章,就說旅是革命軍的臨時性編制。只要騎兵旅、步兵旅改編順利,只得張樂行、李鴻章表現得力,朕就准許將騎兵旅、步兵旅擴編為騎兵師、步兵師,由他們繼任師長。”
革命軍自成立以來,就收編了許多武裝。得益於鮮明有效的革命綱領,革命軍能夠從容同化、吸收、整編各式武裝,不斷發展壯大,保持底色不變、主義不變。
推翻太平天國後,楊烜大膽整編太平軍,以太平軍為主體,編成步兵第5師。這在革命軍歷史上,是非常罕見,也非常大膽的。
經驗表明,革命軍號召力強,組織能力強,有信心、有能力改編師級規模的雜牌武裝。各式雜牌武裝,也樂於接受革命軍的整編,成為革命軍的1份子。
楊烜打算參照步5師的案例,把廬州團練改編為步兵第6師,把淮北捻軍改編為騎兵第2師。
議題轉移到當前後方的防務上,楊烜說道:“我帶統帥部到前線,後方的軍事由副總司令馮可欽主持,政事由政務卿6雨晨主持。遇有不決,小事交由皇后決斷,大事電奏前線統帥部,由我親裁。”
馮可欽說道:“後方的軍事,寮國、柬埔寨戰事都已結束。我們與英國人達成共識後,中南半島、南洋方面局勢緩和。步2師休整過後,可以調往前線,援助第2軍。
“第1軍兵多將廣,實力雄厚,又新近收編了皖北的捻軍、團練。倒是蘇北方面,僧格林沁陳兵山東,不時騷擾蘇北,徐州方面頗有壓力。
“臣建議,從浙江、福建、臺灣的守備師中調派力量,增援江蘇守備師。”
楊烜略1思索,說道:“步2師方面,要輔助政務院,在柬埔寨、寮國兩地建立行省,開展均田運動,籌建兩省守備師。
“因此,步2師暫時不動。第1軍足以打敗湖南湘軍,不必由步2師增援。等打敗湘軍後,步2師再揮師北上,從交趾、寮國進入雲南,經略大西南。
“浙江、福建、臺灣3省都有海防任務,地方建設亦經常動用守備師,不便調兵增援蘇北。這樣,從捻軍、皖北團練中擇選精銳,編成兩個騎兵營、1個步兵團,編入江蘇守備師,調往徐州前線。”
增編兩個騎兵營、1個步兵團,江蘇守備師兵力將達到兩萬人,超出1般守備師1萬5千人的限額。
江蘇位於京畿重地,有屏護南京之責,又地當國防前線,受到僧格林沁蒙古馬隊的威脅。楊烜此舉,比馮可欽4處抽調兵力顯然更為高明。
眾人悅服,楊烜說道:“諸位,朕就要御駕親征。後方的軍事政事,就拜託諸位了!”
眾人皆起立,說道:“皇上武運長久,臣等1定盡心用命。”
喜歡1850再造中華請大家收藏:()1850再造中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