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學啟是安徽桐城人,祖籍安徽舒城,世代務農,從小父母雙亡,苦命人出身。他年少時不愛讀書,更不願務農,好論兵事,任氣使俠,飛鷹走狗。
1852年,太平軍攻佔桐城。正值皖北發生大旱,民不聊生,軍鋒所至,響者雲集,僅桐城1縣參加太平軍者就有45千人。
程學啟年少無賴,正思建立功名,也毅然參加了太平軍。他作戰勇猛剽悍,銳不可當,很快便在太平軍中脫穎而出。但因為不是廣西老兄弟,程學啟得不到太平軍的信任,官職1直升不上去。
天京事變後,程學啟便脫離了太平軍,佔領軍事要地舒城,清軍莫能征剿。
陳明德帶著情報局特工在廬州附近開展統戰工作,率先在程學啟身上得到了突破。他對楊田說道:
“程學啟做過太平軍,而我軍收編了不少太平軍,與程學啟取得了聯絡。步5師中的太平軍,對程學啟交相讚譽,認為他剽悍戾凌,銳不可當。
“此公5短身材,貌不驚人,形似文弱書生。我與他1番晤談,驚為奇人,再看他的隊5,才知道什麼叫做草莽英雄,什麼叫做天生將才。
“程學啟智勇雙全,勇猛無畏,是陳玉成1類的人物。他歸順革命軍後,必有1番大作為。”
陳玉成是革命軍近衛師師長,也是革命軍中公認的猛將。陳明德如此誇讚程學啟,楊田很感興趣,問道:
“程學啟既是猛將,想必自視甚高。你用了什麼法子,把這種猛將都招安了?”
陳明德半開玩笑地說道:“首先,當然是皇上英明,4方感召。其次,就是師長武德充沛,兵鋒所指,誰能抵擋?再次,就是程學啟有眼光,識好歹,知道棄明投暗。”
楊田笑笑,調侃他道:“你們這行幹特工吧,要麼沉默寡言,嘴巴特別嚴,要麼滔滔不絕,能把死的說成活的。你更絕,兩方面都佔了。”
陳明德則呵呵1笑,說道:“哎,我們這1行,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深入敵後時,得保持1萬個小心,謹言慎行,不敢說錯1句話。
“回到帝國後,宛如暴雨之後天朗氣清,平時不敢說的話,此刻都得以傾訴出來。來到革命軍中,就像回到了家,倍感親切。”
楊田很理解特工的不易,說道:“做特工不容易,今晚我請你喝酒,你好好放鬆放鬆,有什麼不敢說的話,不好解決的問題,到時1起講出來。”
話題回到程學啟身上,陳明德介紹說,程學啟從小父母雙亡,由族中的養母長大。程學啟對養母特別孝順,把她看成親生母親1樣看待。
摸清了這個情況,陳明德找到程學啟的養母,向她曉之以情度之以理,又挾持了程學啟養母的親生兒子。養母找到程學啟,勸他歸順革命軍。
程學啟本來還在猶豫不決,有些待價而沽的意思。在養母的勸說下,他正式決定歸順革命軍。
陳明德特意說道:“廬州附近的團練,7拐8彎都能拉得上關係。各股團練之間,即便互不熟悉,也都知道江湖名號,逢年過節都有來往。
“我們先招撫了程學啟,給他委以官職,其他團練必會眼紅。到時候,師長1面攻城略地,我們情報處再從旁活動。雙管齊下,1定能收服這些廬州團練,完滿完成皇上交辦的任務。”
5月底,陝甘總督舒興阿率領1萬5千名陝甘綠營,風塵僕僕地趕到廬州城西小西門。
革命軍圍困廬州已有半個月,採用“圍點打援”的策略,消滅了皖北乃至附近各省的援軍。河南、山東兩省的綠營援軍,已經敗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