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寶的團長是李世賢。他同樣很年輕,只有22歲,已是主力步兵團的團長。在步3師幾個團長中,李世賢年齡最小,才能最為傑出。
除此之外,他還是步兵第4師師長李秀成的侄子,李秀成則是楊烜的心腹愛將。可以想象的是,李世賢要能力有能力,要關係有關係,日後必能飛黃騰達。
王玉寶初戰告捷,正在組織1營打掃戰場,補充彈藥。李世賢則跟著步兵2營,也來到了戰鬥最前線。
1見面,兩人略1寒暄,李世賢說道:“玉寶,我代表團隊恭喜你。第1,歡迎你升任副團長。第2,祝賀你剛剛打了勝仗。”
王玉寶笑笑,興奮中帶著1絲疲憊,說道:“都是團長籌劃有方,後勤保障到位,我們1營才能旗開得勝,首戰告捷。只是,我升了副團長,王副團長調離,我感到有些對不住他。”
李世賢做團長時,與副團長關係緊密。王玉寶擔心自己擠走了前任副團長,可能會引起李世賢的不悅。
李世賢卻擺擺手,說道:“你做副團長,就能指揮2營、3營,與前線戰事大有裨益。再說了,王副團長到獨立3旅加強,與能促進步3師與獨立3旅的協同,有益於戰略全域性。”
王玉寶經歷過臺灣殺俘的挫折後,為人深沉了許多,也領悟了許多。平時思考問題時,他也開始考慮部下、同僚的感受,開始領悟上級的意圖。
李世賢對他頗有些刮目相看的意思。不過,戰事緊急,雙方的話題很快就轉移到淥埠鎮之戰上。
王玉寶說:“剛才,田興恕帶了兩營兵馬,主動過來挑戰,被我1營打得落花流水。初步估計,湘軍損失在8百人左右。
“湘江東岸,由海軍6戰隊1支隊做先鋒。不知他們的戰況如何?”
李世賢答道:“戰報還沒出來。不過,我剛才登6時,用望遠鏡觀察了下東岸的情況。湘軍閉營不出,6戰隊第1波登6的兵力有限,似乎只發動了1波試探性的進攻。”
步兵第3團負責進攻湘江西岸,海軍6戰隊負責進攻湘江東岸。兩部既要互相配合,又在互相競爭。
但淥埠鎮位於湘江西岸,東安縣城則位於淥埠鎮之西。第2軍把步3團部署在湘江西岸,步3團的作戰任務明顯要比6戰隊1支隊重要。
王玉寶很高興,說道:“開戰第1天,我們6軍趕在海軍前面了。接下來,我們要主動進攻湘軍營壘。我建議按照原定計劃,由1營、2營發動攻擊,3營做預備隊。”
李世賢斷然拒絕了王玉寶的建議,說道:“不行,1營剛打過1仗。2營、3營主攻,1營做預備隊。”
李世賢在革命軍中的資歷很老,以他的地位,做出決定無需向王玉寶說明理由。但他尊重王玉寶,耐心解釋道:
“你們做預備隊,也不是無事可幹,1是要打掃戰場,2是要檢查槍炮,及時補充彈藥。你們1營剛打了勝仗,理應休整1番,打掃戰場上的戰利品。”
既然如此,王玉寶也就不好再堅持,說道:“我聽團長的。”
談論起剛才的戰事,王玉寶忍不住嘆道:“這個虎威常勝軍,打起仗來確實不要命,敢於冒著槍林彈雨向前衝鋒。現在,他們龜縮排了營壘,進攻起來更加麻煩。
“我昨天抵近偵察過湘軍的營壘,有兩道挖得很深的壕溝。壕溝內引入了湘江江水,前後佈置有竹子削成的竹槍。除了這兩座營壘外,湘軍在側後方的山上設有兩座小型營壘,在東安縣城外有兩座營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