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小說網”最新網址:https://wfxs.app,請您新增收藏以便訪問
當前位置:微風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1850再造中華 > 第533章 彎道超車

第533章 彎道超車 (第1/2頁)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頁
好書推薦: 水滸萬金侯 較量無聲 星際浮雕師 大唐潛龍 大唐開局點水成冰 從就藩開始重塑大明 從西漢開始擺爛 大清宮裡的小人物 暗戰 爆笑艦炮手 西晉二當家 亂世才子 大明:我,開國王爺,帶頭反對分封制 美利堅獵魔紀 故宋帆影 曹魏天子 我是特種兵之狼兵 隋末之群英逐鹿 大宋醫相 回到明末玩淘寶

內燃機?胡雪巖從未聽說過內燃機,便虛心問道:“戴所長,什麼是內燃機?”

戴所長毫不隱誨,說道:“學術上的定義是,內燃機是一種動力機械,它使燃料在機器內部燃燒,並將其放出的熱能直接轉換為動力。”

胡雪巖似懂非懂,問道“戴所長,像我商船上的蒸汽輪機,算是內燃機嗎?”

戴所長搖搖頭,說道:“不算不算,蒸汽輪機算是外燃機。它用煤炭做燃料,燃燒室是開放的,需要不斷往裡面新增煤炭。其次,蒸汽輪機是先用煤再水燒開,利用水蒸汽驅動輪船。

“這中間多了一道程式,煤炭利用率不高,造成很大的熱能浪費。內燃機要求內部封閉,熱能不易散失,又能直接轉換為動能,熱效率遠比蒸汽機高。

“因此,我們判定,內燃機效能比蒸汽機優越,必將比蒸汽機獲得更為廣泛的應用。而推廣內燃機有兩大關鍵,一是要提高內燃機的密封性,二是要提供熱值更高、儲存運輸更為便捷的燃料。”

胡雪巖思路豁然開朗,問道:“戴所長,我猜,橡膠可以用來提高內燃機密封性,石油就是最適合內燃機的燃料吧。”

戴所長不由得對胡雪巖刮目相看,覺得他異常聰明,一點就通。他笑了笑,說道:“胡先生猜得不錯,但也不完全對。

“蒸汽機以煤做燃料,有許多弊端。譬如,煤炭為固體,開採不易,運輸也不容易。煤炭在蒸汽機中燃燒時,需要不斷有人新增煤炭,需要不斷清理煤渣。

“石油就不一樣了。石油為液體,熱值較高。開採時,只要地下壓力足夠,石油會自動湧出地面。運輸時,液體由高到低自動流淌,無需人力。

“最妙的是,石油提煉後,再加入內燃機,燃燒後完全生成水和氣體,而水又以水蒸汽的形式排出。所以,石油燃燒後完全不產生渣滓。

“這就意味著,內燃機啟動之後,無須人工干預,就可以長時間地自動工作。蒸汽機已經極大地改變了人類的生活,而內燃機的發明,無疑將代替蒸汽機,在人類歷史上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胡雪巖為內燃機的前景所鼓舞,不由得小心問道:“戴所長,咱們所研究內燃機進展如何,可曾有樣機?”

戴所長滿不在乎地笑笑,說道:“當然有樣機了。實際上,早在公曆1670年,也就是一百八十多年前,荷蘭物理學家惠更斯便發明了內燃機。

“當時,惠更斯使用火藥做燃料,在內燃機汽缸內燃燒,推動活塞運動。這種內燃機,還處於相當原始的階段。

“1801年,法國化學家菲利浦.勒本發明的內燃機,使用煤氣和氫氣做原料。這種氣體混合燃料,實際是使用煤炭乾餾而來的。

“這種內燃機,較早期內燃機改進很多,但燃料問題仍未解決。煤氣的製造、運輸、儲存十分複雜,並不合適做內燃機燃料。”

胡雪巖忍不住插話道:“戴所長,我聽說四川鹽政以自流井的井鹽為主。四川人熬製井鹽時,先從火井中採集火氣,使用竹管輸出至地面。

“熬鹽時,點燃竹管中的火氣,再烹煮鹽水,可以很方便地獲得井鹽。鹽水取自鹽井,火氣取自地下,以火氣烹製食鹽,完全不費人力。”

戴所長向胡雪巖投去讚賞的目光,說道:“雪巖老弟,你說得不錯。《川鹽紀要》、《四川鹽法志》都對此有詳細的記載。

“四川人制鹽,不論是取鹽水還是取火氣,均以竹子做管道。他們打通毛竹中間的竹節,兩根竹子相接處則以圓木包覆,外表用麻布繞緊,塗抹一層桐油。

“曬乾後,再把竹子一節節銜接起來,製作成輸氣、輸鹽管道。據說,四川人為熬製井鹽,已能在地下數百米深的地方獲取滷水、火氣,已能使用數幹米長的管道。

“我們開採石油,其實與四川人開採自流井裡的鹽滷水十分相似,都要從地下采集,都要依靠管道運輸。同時,石油與天然氣往往伴生。

“對了,我國曆史上俗稱的火氣,用我們的術語講,就是天然氣。我們認為,石油和天然氣,特別是石油,將取代煤炭成為最重要的燃料。

“帝國鋼鐵產量逐年升高,自然可以製成更高強度、更大口徑的鐵製管道。有了這種管道,以後不管是開採石油、天然氣,還是運輸石油、天然氣,都會方便許多。”

胡雪巖一下子接受了太多的新概念,有種“亂花漸欲迷人眼”的感覺。他頭腦靈活,反應很快,一下子想出了許多主意。

章節報錯(免登入)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頁
隨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