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白鷺洲公園,時間已近中午。楊烜1家人乘坐汽輪,沿秦淮河進入長江,駛向下關軍港。
午餐就在汽輪上解決。1家人圍坐在1張小桌子上吃飯,楊烜也來了興致,對妻兒說道:“我們1會兒先去近衛師憲兵團,你們知道這個團有什麼來歷嗎?”
憲兵團專門負責維持軍隊紀律,保障軍隊命令的執行,約束軍人行為舉止。戰時,憲兵團還能組織臨時軍事法庭,處理軍人刑事案件。
小女兒楊越正在家庭教師方華懷中睡午覺。衛士丁子暉已經吃好了午飯。5菡則在盯著大兒子楊蹈吃飯。
楊烜難得給大家講故事,大家都豎起了耳朵,聽他娓娓道來:“憲兵團又被稱為遺孤團,官兵大多都是孤兒。革命軍建立之初,很多人攜家帶口加入革命軍。
“譬如海軍,最早叫水營,很多官兵都是廣東珠江流域的胥戶。再如工兵師,最早叫工兵營,由廣東肇慶的礦工、火藥工人組成。這些人加入革命軍時,多為全家共同入5。
“革命軍連年征戰,很多將士為國捐軀,留下了不少遺孤。還有些孤兒,為生計所迫,到革命軍當兵吃飯。這兩部分孤兒,就是憲兵團的主要兵源。”
憲兵團共有兩千多人,革命軍中的孤兒,則遠遠超過這個數目。實際上,只有那些思想積極、表現優異的孤兒,才會被選入憲兵團。
這些孤兒年紀輕輕,大多沒有家世,對皇帝忠心耿耿。他們執行軍法不打折扣,在戰場上作戰英勇,成為近衛師中的勁旅。
楊烜談興正佳,繼續說道:“近衛師是革命軍的精銳,憲兵團則是近衛師的精銳。憲兵團中的官兵,在成長成才上會得到優先照顧。
“只要表現優異,憲兵團官兵可以優先進入軍校學習深造,可以優先選拔為軍官。他們雖為憲兵,卻也常常深入前線,對於維護前線軍紀、收斂民心,發揮了重要作用。
“如今的憲兵團團長名叫蔣琢如。他已經結了婚,有了孩子。這樁姻緣,還是我1手促成的。”
眾人大感興趣。原來,事情發生於3年前。湘軍名將王錱,率領老湘營自湖南南下,不時侵擾廣西北部。彼時,楊烜已經決定掉頭東向,先期征伐福建、臺灣。
為解決後顧之憂,他親率近衛師前往廣西督戰。牛刀殺雞,足見楊烜對老湘營的重視。老湘營也極具戰鬥力,派出1支偏師,猛攻桂林府全州縣。
楊烜正坐鎮全州以南的興安縣,1面調兵遣將,1面巡視靈渠工程。興安縣與全州縣相距不過幾十里,有湘江可通。1旦湘軍攻克全州,便可溯江直上興安。
而革命軍主力,已經深入湖南永州府,企圖調動老湘營主力,與老湘營展開決戰。
楊烜身邊缺少兵馬,左右皆驚,請求楊烜移駕桂林。主帥1動,軍心不穩,楊烜料定老湘營必會回師湖南,便繼續坐鎮興安縣。
這倒苦了全州縣的知縣。越王正在興安縣,全州城池1破,湘軍說不定就會進軍興安,驚擾王駕。知縣守土有責,自然要與城共存亡。
可全州縣本身駐軍不多,多半被調入了湖南。無奈之下,全州知縣親筆寫了1道告示,貼在縣衙門口,說誰能打敗全州城外的湘軍,把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他。
告示1出,立即轟動了全州城。老百姓津津樂道,都說知縣只有1個女兒,還是個才女。誰能出頭打敗湘軍,就能娶到縣令家的才女,真正叫做名利雙收。
可老湘營畢竟是老湘營,不同於尋常清軍,亦不同於尋常湘軍。見到告示的人多,躍躍欲試的人少,都說:“此中豔福,只有蔣大哥有福享受。”
這位蔣大哥,就是蔣琢如,那時還叫蔣大。他是全州本地人,城郊民兵連連長,專門負責帶隊巡視湘江航道。
知縣聽說過蔣大,召他過來問計。蔣大說,現在我軍主力已經深入湖南,這波湘軍也深入全州,兩邊就好像是賭徒在“賭氣”。
只要我軍守住全州,湘軍必將氣沮,勝局必歸於我。但要想戰勝湘軍,必須出奇制勝。不如乘夜色襲擊湘軍,挑選3百精銳,或可1擊破之。
知縣覺得蔣大說得有理,便放權給蔣大,讓他挑選了3百民兵。這3百民兵,個個精壯,熟悉全州地形,沒有1個弱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