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小說網”最新網址:https://wfxs.app,請您新增收藏以便訪問
當前位置:微風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1850再造中華 > 第513章 惇王觀刑

第513章 惇王觀刑 (第1/2頁)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頁
好書推薦: 敵國小白臉 殘唐局 水滸萬金侯 較量無聲 星際浮雕師 大唐潛龍 大唐開局點水成冰 從就藩開始重塑大明 從西漢開始擺爛 大清宮裡的小人物 暗戰 爆笑艦炮手 西晉二當家 亂世才子 大明:我,開國王爺,帶頭反對分封制 美利堅獵魔紀 故宋帆影 曹魏天子 我是特種兵之狼兵 隋末之群英逐鹿

元宵節已過,北京仍然朔雲重重,天寒地凍。菜市口是北京公開行刑的地方,陰氣很重。一大早,天空中飄起了稀稀落落的雪粒,使菜市口顯得更加陰冷、肅殺。

這幾天,衙門裡傳出風聲,說朝廷宣佈試行新政,第一件事就是整肅官場。順天鄉試舞弊案、五宇號官錢案都已審理結案,涉案的重要官員,將在今天處決,為新政祭旗。

中國自隋唐以來,死刑判決分為斬刑與絞刑兩種。明清兩代進一步細化,將這兩種刑罰的執行方式劃分為“決不待時”與“秋後處決”兩類,習慣稱之為“立決”、“監候。”

如果案件性質比較嚴重、案情屬實、適用法律適當、並無異議,可判處斬刑或者絞刑。同時,不需要經過複核便可立即執行,稱為“斬立決”或“絞立決”。

如果案件尚有疑問或有矜免情節,則判處監候,稱為“斬監候”或“絞監候”。被判“斬監候”或“絞監候”的案犯,不在當年處決,而是暫時監禁,留待來年秋審可朝審再作判決。

即便是斬立決,也常有花樣。譬如,皇帝可在行刑前特頒恩旨,將即將行刑的罪犯改為流放,或者斬監候。

電視劇裡常有刀下留人的情節,太監趕在最後一刻前宣佈恩旨,說的就是這種情況。)

清朝以菜市口為法定行刑場所。菜市口是北城一處交通要衝、繁華鬧市。在菜市口殺人,取意“刑人於市,與眾棄之”。向來在菜市場圍觀殺人,只有市並小民才感興趣。

不過,今天所殺之人眾多,竟達十五人之多。其中,五宇號官錢案涉案十一人,順天鄉試舞弊案四人。最受矚目的有兩人,一人是恭王府的首領太監,另一人是當今文淵閣大學士柏葰。

清朝立國兩百多年,從未有過公開斬殺大學士的先例。而恭王是當今聖上的親兄弟,府中首領太監被殺,足以讓恭王灰頭土臉。

京城官紳商民大多認為,皇上必會刀下留人,在行刑之前下達恩旨,免這二人一死。

因為所殺之人身份特殊,身份尊貴,今日的菜市口人群擁擠,既有愛看熱鬧的老百姓,也不乏官吏紳士。

步軍統領衙門負責維持京城治安。左翼總兵早已派出一營士兵,把菜市口附近的攤販統統攆走。官兵大聲呵斥,不時揚動皮鞭,總算在十字路口清出了一片刑場。

上午十時,一隊甲冑鮮明的王府騎兵,簇擁著一個矮胖的年輕人。年輕人其貌不揚,身披一件舊羊皮襖,騎一匹膘肥體壯的“菊花青”。

步兵統領衙門裡的官兵,見到這年輕人,自覺讓出一條道來。滿人禮節多,紛紛向年輕人請安,畢恭畢敬地稱他一聲“王爺”。

來人正是惇王愛新覺羅·奕誴,時年二十五歲,乃是道光帝第五子,即為咸豐的親弟弟、恭王的哥哥。

惇王早年過繼給了惇恪親王綿愷,襲了惇王的爵位,被封為惇勤親王。惇王賦性粗荒,不愛讀書,卻是晚清有名的賢王。

他從不擺王爺的架子,夏天一件粗葛布的短褂子,拿把大蒲扇,坐在什剎海納涼,跟陌生人聊得很熱鬧;冬天往往裹件老羊皮襖,一個人溜到正陽樓去吃烤羊肉,甚至在“大酒缸”跟腳伕轎班一起喝“二鍋頭”。

因此,惇王最瞭解民間疾苦,常為老百姓請命行善政。

有一次,惇王向宮中進獻黃花魚。這事,按規矩當然要請宮中太監代勞。宮中陋習,太監每經手一事,都要索賄。

惇王在召見時,親自端了一盤魚,呈上御案。咸豐詫異相問,惇王答道:“敬事房的太監要紅包,不給不讓送進來。臣沒有錢,有錢也不能給他們,只好自己端了來。”

咸豐大怒,將敬事房的太監交付內務府杖責。惇王大智若愚,大抵類此。

惇王懶懶地向步兵統領衙門的官兵回禮,很快便來到菜市口對面的“鶴年堂”藥鋪。

這是一家老字號,建立於永樂三年1405年),創辦者是明朝著名的回族詩人、醫學養生大家丁鶴年。傳說其門前匾額“鶴年堂”,為明朝奸相嚴嵩的親筆。

鶴年堂掌櫃認識惇王,匆忙把他迎入藥鋪,敬菸倒茶,殷勤備至。

惇王沒架子,在北京民間頗有讚譽。他拉著掌櫃入席,陪他說話。掌櫃哪敢和他坐一起,站在一旁小心回話。

惇王不允,動手拉起掌櫃。掌櫃無奈,只得坐了下來。惇王問道:“王掌櫃,朝廷嚴辦順天鄉試舞弊案、五宇號官錢案。對此,你有何看法?”

親王面前,商人哪敢議論朝政?王掌櫃小心說道:“朝廷秉公辦案,為的是黎民蒼生,自然不會有大錯。小人不懂其中的內情,不敢胡亂議論。”

章節報錯(免登入)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頁
隨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