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傍晚時分,肅順留郭嵩燾吃便飯。又有許多人過來拜訪,肅順一概推卻。有一個名叫高心夔的年輕人,是肅順幕中第一謀士,說有要緊的事求見肅順。
第一謀士的面子,肅順還是要給的。他與郭嵩燾略一商量,邀請高心夔一起作陪,秉燭夜談。
高心夔是江西湖口人,為人鋒芒畢露,才氣甚高。他曾到曾國藩幕中投效,但曾國藩幕中人才濟濟,高心夔難以出頭,便藉口要進京應試,向曾國藩告辭。
曾國藩惜其才,託高心夔向肅順帶信。這封信,其實就是曾國藩的舉薦信。原來,肅順在朝中多次幫助曾國藩,亦多次拜託曾國藩,請曾國藩幫他羅致人才。
肅順本就飛揚跋扈,與鋒芒畢露的高心夔非常投機,對他言聽計從。肅順幕中人才很多,譬如王闓運、龍汝霖、李壽蓉、黃錫燾等,都是一時俊傑。
高心夔雖然年輕,卻很有見識,不像王闓運等人那樣頑固,反而在洋務上頗有見解。漸漸的,高心夔成了肅順的第一謀士。
見面之後,略一寒暄,高心夔便進入主題,對肅順說道:“亭公,湖南駱中丞寫信給我,說左季高惹上了奇禍。請亭公務必救他一命。”
肅順與郭嵩燾相視一笑,說道:“巡撫給你寫信,這是很大的面子。”
高心夔正色說道:“左季高名滿天下,才識不輸曾、胡二公。國家去一樊燮,不過少一蠹蟲;失一左季高,則如房屋之失樑柱矣!”
肅順點點頭,說道:“我剛與筠仙談及此事。你放心,我一定會成全左宗棠,不僅讓他免除奇禍,還能讓他名揚天下。”
高心夔大喜過望,三人喝了一大杯酒。
談到順天鄉試舞弊案,高心夔亦主張誅殺柏葰,以藉此立威。他說:
“聽人說,五臺上了一個條陳,倡辦新政,內容包括練新軍、興工商、辦學堂、改官制等。亭公,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
“只有施行新政,才能挽救危亡,才能對抗粵匪。百官大多庸碌,只有亭公能夠推動新政。但可想而知的是,新政阻力很大。
“各國變法,無不以流血開始。殺雞儆猴,亭公只有殺了柏葰,才能消解頑固派的阻力,才能推動新政落地。”
五臺指的是徐繼畲。徐繼畲字松龕,又字健男,別號牧田,山西五臺人,道光六年進士,歷任廣西、福建巡撫、閩浙總督。徐繼畲過於激進,屢被言官彈劾,如今已被貶為正四品的太僕寺少卿。
滿清官場規矩,大臣擔任宰相後,即可以籍貫代稱。清朝的宰相分為兩種,一為有名無實的大學士,二為有實無名的軍機大臣。
徐繼畲稱不上是宰相,也不是軍機大臣。高心夔年輕氣盛,恃才傲物,卻非常尊敬徐繼畲,心甘情願稱他為五臺。
徐繼畲是中國近代史上一位具有遠見卓識的學者和思想家,被譽為“近代中國看世界第一人”。
他在福建任職期間,曾主持辦理開放福州、廈門兩處通商口岸,與洋人廣為接觸,率先突破根深蒂固的天朝意識和華夷觀念,並著成《瀛環志略》一書。
《海國圖志》和《瀛環志略》是晚清兩本論述西學的重要著作。《海國圖志》以博見長,《瀛環志略》以精取勝。若論書籍質量及深度,《瀛環志略》遠勝於《海國圖志》。
徐繼畲思想極為開明,曾為全家接種牛痘。他見識高遠,在十九世紀中期就做出預言,認為美國文化制度先進,必將成為世界第一強國。
1848年,美國華盛頓特區為華盛頓紀念塔奠基,並向各州、各國徵集紀念物。在來華美國傳教士幫助下,時任閩浙總督徐繼畲向美國贈送了一塊花崗岩石碑,上面刻著:
“米利堅不設王侯之號,不循世及之規,公器付之公論,創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
這在當時盲目排外的社會風氣中,無疑是駭人聽聞的。在頑固官僚的攻擊下,咸豐將徐繼畲革職,召回北京訊話,並貶為太僕寺少卿。
可以說,徐繼畲是滿清官員中最具見識的官員,身兼傳統與開放,試圖在儒家文化與西方文明間尋找折中前進的道路。
革命軍佔領江南後,滿清有亡國之禍。徐繼畲嘔心瀝血,寫了一個請施新政的條陳,洋洋灑灑兩萬餘字,內容涉及政治、軍事、教育、實業、銀行等各個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