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雪巖在商場摸爬滾打多年。他的成功離不開官場的支援,可他最怕的,最擔心的,也是官場。
胡雪巖的資金,很多都來自官府。譬如,王有齡進入官場後,第一個實職是浙江海運局會辦。為報答胡雪巖,王有齡第一時間就把海運局的經費交給胡雪巖打理。
官場歷來都有規矩,經費存放在錢莊,並不收取利息。胡雪巖平白拿到海運局的經費,可以拿去放貸,一轉手就是大量的利潤。這筆海運局的經費,實際上也是胡雪巖自立門戶的啟動資金。
後來,王有齡做到江蘇布政使,掌管江蘇藩庫。胡雪巖也跟著王有齡,把錢莊分號開到了蘇州。藩庫為一省銀錢總支的地方,胡雪巖背靠藩臺大人,生意自然是越做越紅火。
但唯其如此,胡雪巖更加擔心受怕。他的生意看似繁花似錦,其實是烈火烹油。一旦王有齡倒臺,一旦革命軍打過來,胡雪巖將失去官場的支援。
一朝天子一朝臣。王有齡能否維持現有的生意,著實是件難以預料的事。
沒想到,王徵和黃宗漢竟然如此客氣,願意傾力支援胡雪巖辦企業。胡雪巖喜出望外,連忙說道:
“大人如意美意,胡某感激不盡。請大人儘管吩咐,胡某就是上刀山、下油鍋,也要報答兩位大人。”
王徵笑笑,說道:“我不需要你上刀山、下油鍋,但請你幫忙興辦民用企業。”
興辦民用企業?胡雪巖也曾有過這個念頭,但因為缺少經驗,又不懂技術,不敢貿然辦企業。他原本打算,從日本賺一票後,再去南洋走一遭,從中尋覓商機。
省委主任、省長兩位大佬力邀他辦企業,胡雪巖自然不能拒絕,當即表態願意響應政府號召,投資舉辦民用企業。
王徵滿意地笑了笑,說道:“我和省長商量過了,浙江要發展經濟,就得大力興辦民用企業。
“第一,重工業投資大,見效慢,普通人無力投資。交通部將指導興建鐵路建設公司,郵政部將指導興建電報公司。
“此外,怡和公司、新興公司、黃埔造船廠、邕寧造船廠等老牌大企業,經營重工業很有一套。他們也將在浙江投資建立子公司。
“譬如,海軍將在寧波興建基地。怡和公司、黃埔造船廠拿到了海軍合同,將在寧波興建修船廠、彈藥廠、造船廠。
“重工業領域,普通人難以涉足。我們省委將集全省之力,配合中央,興建寧波海軍基地,興修杭甬鐵路、滬浙鐵路,建立全省電報網。
“第二,浙江礦產資源不多,浙西又多山區,不適合發展重工業。但浙江人聰明,自古就有經商傳統,有能力、有動力辦好民用企業。
“我們省委決定,扶持一批民用企業。胡先生原本就經營有錢莊、藥鋪、商行,不妨將其進行股份制改造,改造為商業銀行、製藥廠、百貨銷售公司。
“但我們更歡迎胡先生投資製造業,尤其是民用製造業。譬如,紡織、繅絲、火柴、馬車製造、造紙、製茶、製鹽、玻璃等行業。
“浙江雖是中國的富省,但與列強相比,老百姓還是太窮了,商品也太貴了。老百姓買不起布,吃不起鹽,用不起紙。
“均田免賦之後,廣大老百姓將初步解決溫飽問題。若要提高生活水平,就得投資設廠,吸收農民進廠打工。工廠要生產出廉價工業品,讓老百姓消費得起。
“這需要省委大力支援,也需要胡先生這樣的商人投身民用製造業。胡先生,請你幫忙挑起這個擔子,帶領浙江商人,擦亮浙商名片。”
胡雪巖心裡一喜,覺得省委志向不小,自己肩上的擔子也很重。他說道:
“胡某雖然經商多年,卻並不懂得如何辦實業。今日聽到主任、省長兩位大人指點,頓覺獲益匪淺,有了許多思路。結合浙江的省情,我們浙商要揚長避短,在民用企業上下功夫。”
黃宗漢在浙江主政多年,對浙江的情況相當熟悉,此刻便說道:“胡先生說得不錯。論重工業,我們浙江比不過廣東。論民間的資本實力,浙江也比不過江蘇。
“這一次,國家決定在江蘇、上海兩地試行統制經濟。浙江不在試點之內,可謂又慢了半拍。唯其如此,我們才應更加努力,在民用工商業上尋求突破。”
胡雪巖不住地點頭,卻並未接話。
王徵問道:“胡先生,你投資民用工商業,可有什麼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