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全省、粵北山區、交趾南部、浙西山區、臺灣高山族、閩西山區、江蘇北部,都成為優秀兵源地。徵兵工作亦是政府考核的一項重要內容,受到各級軍政府的重視。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第二項議程,便是戰備問題。總司令部認為,克里米亞戰爭局勢已經明朗。此戰中,帝國兩頭吃,既向俄國提供武器,也向英法等國提供武器。
但英法本身軍備較強,在帝國訂購的武器不多。俄國工業落後,從帝國訂購了大量武器,後期已經無力支付貨款,只能抵押土地。
因此,在這場戰爭中,帝國實際上站到了俄國這邊,支援俄國對抗英法等國。最直接的原因,當然是帝國要征服東南沿海,需要俄國在克里米亞方向拖住英法列強。
現在,由於俄軍黑海艦隊全軍覆沒,俄軍只能依靠陸軍苦苦支撐,敗勢已彰。而普魯士、奧地利亦相繼向俄國宣戰,在俄軍背後捅了一刀。
馮可欽提出兩項論斷:
一、俄軍不久必將承認戰敗,與英法列強媾和。帝國已經征服了東南沿海,沒必要再支援俄國,應當停止向俄國提供軍火,並向俄國索取貨款。
二、克里米亞戰爭結束後,英法俄等列強都將調頭東向。東西文化迥異,各國又貪得無厭,日後恐有一戰。吳淞口一戰,正是東西戰爭的預演。
為此,革命軍要加強海軍建設,特別是外海海軍的建設,初步具備遠洋作戰能力。
對於湘軍,馮可欽對林啟榮很有信心。暫編旅擴編為步兵第五師後,實力會有較大躍升。林啟榮憑藉步五師守住武昌,拖住湘軍主力,完全可以堅持到1856年3月。
清軍江南、江北大營有一部分敗兵退入了安徽。馮可欽建議不必理睬他們,更不必越境打擊這部殘軍。留著他們,反而可以虛耗清朝軍餉。
楊烜總體上贊同馮可欽的論斷。但對於俄國,馮可欽顯然不喜歡俄國,也不稀罕俄國質押給帝國的土地。
這片土地名叫阿拉斯加,位於北美大陸西北端,東、南與加拿大接壤,另三面環北冰洋、白令海和北太平洋,總面積約170萬平方公里。
俄國以阿拉斯加地區為抵押,作價七百萬法幣,約合五百萬兩白銀,向帝國怡和公司、新寧公司等企業訂購軍火。
這片地區位於極北極寒之地,與亞洲並不接壤。馮可欽對此不感興趣,俄國亦對控制阿拉斯加感到力不從心。
楊烜自然知道阿拉斯加的價值。這裡雖是極寒之地,卻與青藏高原截然不同,一到夏天就生意盎然,蘊含著豐富的林業資源、漁業資源。礦物資源上,阿拉斯加同樣不遑多讓,富含石油、天然氣、黃金、白銀、煤炭、鋅、鉛等資源。
戰略上,阿拉斯加位於北美,連線北冰洋與北太平洋。若帝國佔據阿拉斯加,將在北亞、北美增加影響力,亦能為日後開發北極提供方便。
歷史上,克里米亞戰爭後,俄國對內開展農奴制改革,對外開始戰略收縮,並將阿拉斯加地區出售給了美國,作價僅720萬美元。)
可以說,俄國以阿拉斯加為抵押,向中國訂購軍火,從一開始就沒打算還錢。楊烜接受俄國的土地抵押,從一開始就算打算要錢,而是打算藉機獲得阿拉斯加地區。
楊烜問道:“俄國欠下的貨款,目前累計多少錢了?”
此事歸政務卿陸雨晨管,他心裡早有一本明賬,不假思索地說道:“目前已有630萬法幣了。”
楊烜點點頭,說道:“我們既與俄國訂有合同,就不便失信於他。這樣,繼續向俄國提供軍火,等積累到合同限購額700萬法幣後,再停止供貨。
“這樣一來,如果俄國無力還錢,咱們就拿下阿拉斯加地區。至於清軍,我們暫時不做戰略進攻,先把蘇浙閩臺四省消化好,等到明年才謀圖長江上游。”
喜歡1850再造中華請大家收藏:()1850再造中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