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日,陳玉成指揮革命軍與洋槍隊交火,取得勝利。訊息傳到崇明,各國外交官顧不上吃飯,匆匆離開。
陳玉成的勝利給楊烜吃了記定心丸,他決定立即進攻上海縣城。
綠營蘇松太鎮總兵吳全美投降後,吳淞口門戶大開,革命軍前往上海縣城的道路已經暢通。
這兩天,革命軍廣為散播《告上海同胞書》,呼籲清軍放下武器,立即投降,對洋人則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勸他們不要干涉華夏內政。上海士紳百姓也都消除了戒備,很多人態度開明,公開歡迎革命軍入城。
吃過午飯,楊烜親率革命軍南洋艦隊,前去進攻上海縣城。上海縣城位於黃浦江西岸,距離吳淞口不遠。
上海縣城方圓不過數里,租介面積則數十倍於上海縣城,繁華又百倍於上海縣城。城北為英租界和美租界,城西為法租界,吳淞江蘇州河)橫穿租界。
本來,租界僅由洋人居住。經歷過小刀會起義、太平軍之亂後,大量難民湧入租界,造成租界華洋混居的局面。洋人趁機攫取特權,擴大租界,甚至1度把持江海關。
上海小刀會起義後,起義軍佔據上海及周邊數座縣城。洋人則乘機組織關稅委員會,代替滿清官府向商船收稅。清軍平定小刀會起義後,洋人才把關稅管理權返還上海官府。
滿清官員發現,洋人管理關稅廉潔高效,所得稅額竟然數倍於平時。此事亦極大地刺激了清廷中樞。自此之後,滿清開始委託洋人管理海關,中國海關主權逐漸喪失。)
上海既位於長江入海口,又是中國南北海岸線中心,還地處東亞貿易線黃金位置,地理位置得天獨厚。第1次鴉片戰爭後,上海開埠,很快便取代廣州成為東亞貿易中心。
洋人主持華夏海關後,華夏開始有了自己的海關資料。根據《海關貿易統計》資料,從1866年至1869年的4年中,全國進出口貨物總值為關平銀兩,而上海1地就高達19關平銀兩,佔全國的66。
同期,全國海關共徵收稅款關平銀兩,江海關為關平銀兩,佔全國的26。
如此雄厚的經貿實力,使上海成為不折不扣的華夏貿易中心、經濟中心、對外開放中心。
作為1名穿越者,楊烜身知上海的價值。他建號稱帝,立志復興華夏。奪取上海這個東方明珠,在楊烜眼裡具有非同尋常的意義。
要進攻上海,就得先透過吳淞口。
吳淞口東、西岸的清軍已經投降革命軍。寶山縣城也已被革命軍海軍6戰隊、近衛師包圍,危在旦夕。
然而,十幾艘洋人軍艦卻在吳淞口處遊弋示威,擺出了1幅阻止革命軍進攻上海的架勢。
其中1艘軍艦全身披掛鐵甲,在陽光下閃耀著金色的光芒,正是法國軍艦“富賓號”forbin)。與其他軍艦不同,這艘戰艦為鐵製船殼,排水量1935噸。
法國人自恃富賓號排水量大,又有鐵殼防護,試圖在各國面前冒充大尾巴狼,封鎖吳淞口,阻止革命軍進攻上海。
富賓號不敢進攻革命軍的鐵甲艦,轉而炮擊跟隨在鐵甲艦身後的紅單船。這些紅單船原屬清軍,在前天投降了革命軍。
紅單船由木殼商船改裝而成,豈是鐵殼富賓號的對手?很快的,兩艘紅單船中炮。
富賓號使用殺傷爆破榴彈作炮彈,這種炮彈在擊中目標後會產生劇烈爆炸,對於木殼的紅單船是災難性的。很快的,兩艘紅單船燃起熊熊大火,在黃浦江中逐漸傾頹。
革命軍南洋艦隊目前僅裝備有4艘200噸級鐵甲艦,其他多為50噸級鐵甲艦,還有數量更多的木質蒸汽戰艦。
楊烜不願與洋人輕易開戰,他最擔心英國人。但沒想到,擅啟戰端的竟是實力弱小的法國人。再看吳淞口的外國軍艦,他們看見法艦“富賓號”開炮後,擔心惹禍上身,紛紛駛離“富賓號”,試圖與法國人撇清關係。
楊烜明白了,其他各國並不想與革命軍開戰。
南洋艦隊司令李銳,正在猶豫是否開炮還擊。楊烜此前有命令,不得挑釁洋人,不得與洋人輕易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