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開埠前只是1座小縣城,方圓不到5裡。5口通商後,得益於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上海的地位日趨提高。洋人在上海縣城以北、以西建立租界,上海逐漸成為中外貿易的中心、對外開放的前沿。
革命軍攻下寶山縣城後,就可以從吳淞口溯黃浦江而上,進攻上海縣城,威脅洋人租界。以現有的形勢看,清軍根本就守不住上海,革命軍對上海已是勢在必得。
外國列強在上海缺少軍事存在,卻並不甘心拱手讓出上海。當洋槍隊在寶山城下被革命軍大敗後,滿清能夠保衛上海的只有少量綠營“守營”、團練武裝,根本就不是革命軍的對手。
26日,在洋槍隊出擊寶山的同時,各國外交官以英國公使包令、法國公使布林布隆為首,相約來到崇明,拜見駐軍於此的革命軍統帥楊烜。
外國軍艦體型龐大,尤其是英法兩國外交官,都帶來了排水量可達34千噸的巨型戰艦。
克里米亞戰爭打到現在,勝負已分,俄國黑海艦隊被英法聯合艦隊吊打。不得已之下,俄軍自沉2十餘艘戰艦,把其餘戰艦撤回瓦斯托波爾港口內。
普魯士、奧地利相繼參戰,站在了英國、法國、土耳其這邊,給俄國背後捅了1刀。雙方已經開始外交接觸,俄國也不得不接受現實,正在尋求以體面的方式結束戰爭。
在此背景下,東亞局勢鉅變。英法兩國都迫不及待地從克里米亞戰場抽調戰艦,積極介入中國內戰。
法國人尤為積極,態度尤為強硬。拿破崙3世當政以來,積極尋求突破“神聖同盟”,不遺餘力提高法國地位。法國垂涎已久的交趾省歸入中華帝國,在華傳教特權又遭受重大挫折。
種種因素疊加,使法國對華態度趨於強硬。這1次,拿破崙3世派來了最新式的戰艦,試圖干涉中國內政。
他還向英國提議,克里米亞戰爭1結束,就把克里米亞戰場上的英法聯軍投入中國。英法聯軍可以聯手,趁中國內亂,從中國攫取更多的利益。
這個瘋狂的計劃受到英國的強烈反對。克里米亞戰爭是世界史上公認的第1場“現代戰爭”,也是第1場“國際戰爭”。
參戰各國都投入了巨大的兵力,打得筋疲力竭。歷史上,克里米亞戰爭傷亡極為慘重,俄軍損失52.2萬餘人,土軍損失近9.6萬人,法軍損失9.5萬人,英軍損失10.2萬人。)
英國6軍規模很小,為彌補兵力不足,英國花錢僱傭了大量德意志、瑞士、波蘭僱傭軍。高昂的軍費開支,已在英國議會引起了極大的爭議。
因此,英國暫時無意介入中國內戰,更不允許法國在華投入優勢兵力。這將削弱英國在華影響力,影響英國在華利益。
在洋人鉅艦面前,革命軍海軍引以為傲的5十噸級鐵甲艦、兩百噸級鐵甲艦顯得有些黯然失色。
法國人把軍艦擺在了吳淞口,擺出1副阻止革命軍鐵甲艦進入黃浦江的架勢。然後,各國外交官率領軍艦抵達崇明島,前來拜見楊烜。
此時的崇明島,已成為革命軍南洋艦隊的臨時錨地。
1開始,會談氣氛便顯得劍拔弩張。
布林布隆代表法國,知道楊烜不會輕易妥協,1開口便咄咄逼人:
“陛下,上海在國際上、在華夏具有特殊地位,各國在上海具有特殊利益。我們致力於把上海打造成1個自由貿易港,也想努力使上海成為中國融入世界的橋頭堡。
“為了維護上海的特殊地位,陛下不能單方面改變上海的現狀。為了維護上海及其周邊地區的安全,我們重申,革命軍不應進入上海周邊1百華里以內的地方。
“現在,貴軍已經奪佔崇明縣,可以隨時鉗制吳淞口,影響各國船隻航行自由。此舉對法蘭西帝國在華利益構成了嚴重的威脅,不能等閒視之。
“若陛下1意孤行,法蘭西帝國將採取1切必要手段,堅決扞衛帝國在華夏的利益。”
最後,布林布隆特意強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