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樑原為天地會頭目,後來投降清朝,受到向榮的重用。
向榮在世時,與張國樑頗為投機。兩人都沒什麼文化,出身貧寒,做官做事都很厚道,很會籠絡部下。向榮依賴張國樑做救火隊長,張國樑的官職也越做越大,直至成為從1品的江南提督。
如果說向榮是綠營最後1個統帥級別的名將,張國樑則為綠營最後1個猛將。
向榮死後,滿洲貴族出身的和春繼任江南大營統帥。張國樑與和春多有不和,卻仍對咸豐忠心耿耿。
咸豐很賞識張國樑,張國樑也很感激清廷的知遇之恩,死心塌地為清廷賣命。
作為天地會的叛徒,張國樑自知沒臉面投降楊烜,決心以死明志。
情勢已急,蘇州城內的文官爭相投降,張國樑獨木難支,不得不思考接下來的處境。
離開巡撫衙門後,張國樑升帳議事,與諸將商量下步戰事。有幾個幕僚已經不辭而別,有的部將已經躲了起來,在場的部將們也都神色黯淡。
不用說,巡撫要投降,提督要死戰,訊息已經傳開了。還好當年追隨張國樑1起造反的老兄弟們,都願繼續追隨張國樑,幾個心腹大將也都在場。
張國樑略感欣慰,說道:“諸位兄弟,我老張做人1向坦蕩,也不和大家繞彎子了。撫臺、藩臺、臬臺都準備投降,團練大臣馮大人也同意投降。
“食君之祿,忠君之事。老張雖沒什麼文化,卻也深知皇恩浩蕩,理應誓死報效。老張也沒多大本事,卻並不怕死。革命軍要來,我就帶兵擋他,哪怕戰死沙場,也能青史留名。諸位兄弟,你們怎麼看?”
帳內1片沉默。捷勇接連戰敗,士氣低落,要與革命軍死磕到底,談何容易?
眼見部將不說話,張國樑便知道他們已有降意。他十分惱怒,火爆脾氣也上來了,拔出佩劍砍掉桌案1角,大聲喝道:
“我醜話講在前面,誰要投降,下場就跟這張案角1樣。到時候,別怪我老張不講兄弟義氣!”
眾將雖想投降,卻並不願背叛張國樑。張國樑出身草莽,即便已經貴為江南提督,打仗仍然身先士卒,很得部下的擁戴。綠營兵剋扣軍餉很嚴重,張國樑從不克扣軍餉,還把自己的餉銀散發給急需銀錢的親兵。
張國樑作此表示,部將不敢再表示異議。有個打頭的部將說道:
“兄弟們跟著大帥,1路刀頭舔血,從1個吃不飽、穿不暖的窮光蛋,混成了2、3品的綠營武官。大帥就是兄弟們的衣食父母,兄弟們永遠追隨大帥。”
眾將紛紛附和,張國樑放下心來。
於是,大家開始商議對策。討論來討論去,覺得有兩條路可行:
第1,殺了徐有壬等1眾文官,奪據蘇州城,與城共存亡。蘇州是座大城,百姓富庶,美女如雲。捷勇都是亡命之徒,臨死前拉蘇州人墊背,可以死而無撼了。
第2,趁革命軍沒有包圍蘇州,立即率軍撤往上海,與洋槍隊合流。洋槍隊戰鬥力不可小覷,再聯合捷勇,足以與革命軍1戰。
張國樑沉思片刻,覺得第1個方法完全是破罐子破摔,決不可行。
捷勇屢戰屢敗,士氣低落,軍紀也蕩然無存。加之大營拖欠了他們好幾個月的軍餉,他們便公然4處劫掠,美其名曰“補足軍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