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步,“做油條”,把裹了棉紙的犯人放到麻油或桐油缸裡浸泡,整個人都變成了油人。
第三步,“做蠟燭”,將泡在油缸裡的犯人身上塗上一層厚厚的松脂和白蠟,這兩者都是易燃物,也是民間做蠟燭的常用原料。
第四步,“點天燈”,將犯人捆綁起來,綁在旗杆或柱子上。此時,犯人尚有氣息。但是甫一燃火,瞬間成為一個長長火苗,不一會便燃燒成灰燼。
“點天燈”給人的視覺及心理上的衝擊是非常震撼的,是太平軍恐嚇軍民、製造恐怖的重要手段。
除此之外,還有一種刑罰,為楊秀清所獨享,即“黜為奴”。譬如太平天國燕王秦日綱,因在田家鎮之戰中戰敗,便被楊秀清“黜為奴”,貶為奴隸。
太平天國刑罰苛刻,早已是天怒人怨。
因天京事變,朝局混亂,本該接受杖刑的“典鐫刻”僥倖躲過一劫,此刻仍被關在大獄裡。
楊烜聽說後,靈動一動,準備趁此機會大做文章,收服民心。他讓人找來廣西婦女,說道:“大姐,您放心。這件事情我管定了。不過,此事能否成功,還得看您能否配合。”
婦女一臉疑惑,問道:“大王,若能救活我的丈夫,讓我赴湯蹈火都行。”
楊烜笑笑,說道:“赴湯蹈火倒不至於。你丈夫之所以被捕入獄,只因太平天國法律嚴苛。我們革命軍在廣西起家,一直都同情廣西婦女。
“你回去之後,立馬聯絡廣西婦女,上街聲討太平天國法律之嚴苛、刑罰之嚴酷。聲勢既成,我就好順水推舟,不僅可以釋放你丈夫,還能借機鞭撻太平天國法律。這是件大功德,還請你勉力為之。”
那廣西婦女眼含熱淚,拜謝而去。
為了救援一個犯了錯的文官,楊烜自然不需要大費周折。他只需要寫個字條,立馬就能讓監獄方面放人。
楊烜此舉顯然更有深意。他要發動群眾,爭取人心,藉機貶斥太平天國,為建號稱帝做準備。
不出半個月,在革命軍的公開支援、組織下,天京城內的婦女走上街頭,要求釋放那位因諱字而被抓的廣西官員,徹底廢除太平天國各種邪惡制度。
以廢除酷刑為突破口,革命軍大力組織群眾大會,公開批判太平天國。從諱字制度,到刑罰制度,從聖庫制度,到男女別營制度,都成為天京人口誅筆伐的物件。
有的太平軍投順了革命軍,有的偽裝成平民,潛伏在民間。他們原本還蠢蠢欲動,一看群眾運動如火如荼,個個嚇得噤若寒蟬,不敢再有反叛的心思。
人心如此,天京的局勢也迅速穩定了下來。
喜歡1850再造中華請大家收藏:()1850再造中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