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軍在福建發動二次西征,太平軍也按照約定,從西征戰場抽調兵力,向盤踞在天京周圍的清軍江南、江北大營,發起了猛攻。
去年時,太平天國東王楊秀清派心腹李壽春出使廣州,要求楊烜出兵北伐。
楊烜百般推辭,反而向李壽春提議從皖北、湖北抽調兵力,打擊清軍江南、江北兩大營。
楊烜的提議與楊秀清的思路不謀而合。事實上,這正是歷史上太平軍一破清軍江南、江北兩大營的主要策略。
此役,楊秀清的軍事天才發揮得淋漓盡致,堪稱神來之筆。
早在1853年下半月,楊秀清便開始調集皖北部隊。這支皖北大軍由塗振興、陳仕章、周勝坤等部組成,另有捻軍李昭壽部參加。
塗振興等人都是廣西老兄弟,他們手下老兵很多,戰鬥力很強,再加上李昭壽的騎兵,總兵力已近三萬。
之前,皖北重鎮、安徽臨時省會廬州被清軍奪回。楊秀清從皖北集結了三萬大軍,清廷判斷這支大軍將加兵廬州。
塔讀小~。>說—.—免費無廣>告無>彈窗,還>.能跟書~友們一起互>動。
出人意料的是,楊秀清置廬州於不顧,將這支三萬人的大軍調回天京,交由頂天燕秦日綱統一指揮。
1853年10月,湖北方面,太平軍加緊反攻武昌周圍的湘軍曾國藩、胡林翼、羅澤南等部。
這支3萬人的皖北大軍,則悄悄從天京以西江面渡江,經棲霞、龍潭,繞過天京城和江南大營,直奔鎮江殺去。
此前,江南大營統帥向榮派出悍將鄧紹良,重兵圍困鎮江。鎮江已被清軍圍得水洩不通,再不救援必將陷落。
鎮江為天京東大門,位於京杭大運河與長江交匯處。在清軍的重重圍攻下,鎮江的太平軍艱難支援,糧彈將盡。
秦日綱率三萬生力軍殺向鎮江,清軍不敢怠慢。江南大營副帥、提督餘萬清一路尾追堵截,綠營第一悍將張國樑則從東路迎擊太平軍。
兩軍在句容、倉頭、下蜀、高資等地苦鬥近一個月。太平軍被清軍纏住,未能攻進鎮江。
後來,一名太平軍小將乘坐一葉小舟,冒險突破清軍封鎖,駛抵鎮江護城河,與鎮江守將陳桂棠取得聯絡。鎮江城外的秦日綱,與城內的陳桂棠達成默契,準備沿長江東西夾擊清軍。
1854年3月1日,秦日綱率軍東攻,與清軍激戰於湯頭,相持不下。塗振興已於戰前迂迴至清軍側背,此時突然發起進攻,清軍腹背受擊,陣勢大亂。
2日,太平軍大敗清軍,鎮江之圍自解。
首發&:塔>讀小說
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太平軍既未凱旋,也未追擊殘敵,而是於當夜連夜渡江,到達江北。楊秀清運籌帷幄,早已準備好渡江的船隻、糧草,只留周勝坤部數千人在鎮江城外堅守。
3日,太平軍主力破江北重鎮土橋,5日,破揚州。清軍江北大營已經營三年,旦日之間便被太平軍摧毀。
緊接著,秦日綱率軍西進,攻佔天京對岸的浦口、江浦等重鎮,在此停軍休整。
清軍江南大營則在鎮江外圍死磕太平軍周勝坤部。最終周勝坤寡不敵眾,周勝坤本人戰死,餘部撤入鎮江城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