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3年6月,佩裡第一次率領黑船叩擊日本國門。德川幕府無力應對,舉國騷動,時任幕府將軍德川家慶居然病死了。
德川家慶的兒子德川家定,繼任為第十三代將軍。德川家定年已三十,雖兩度娶妻,但未有子嗣。
更絕的是,家定自幼患癲癇病,資質平凡,缺乏威嚴,不能總理國政。從其虛弱的身體狀況來看,將來已不可能生育後代。
圍繞著立嗣問題,幕府內部發生了嚴重的分裂。德川幕府的威望,在日本武士的心目中也大為降低。
激進的日本武士,不敢正面對抗佩裡的艦隊,便退而襲擊為艦隊提供給養的幕府武士。
佩裡大為苦惱,說道:“我真想立即與日本開仗,強迫幕府將軍簽下條約。但是,我得到了“日本開國”的指令,卻也收到了‘禁止開炮’的禁令。真是左右為難!
“德川幕府裡的那群老傢伙,真是惹人討厭。我去年來時,他們聲稱要向天皇請示。這次來,他們又玩起了花招,說要召集國民,共商國是。我的耐性真要被消磨完了!”
在十九世紀中期,公民自決已被歐美人玩得很溜。拿破崙三世發生政變,從總統變為皇帝,靠的就是全民公決。美國南方奴隸主在新開拓的地區實行奴隸制,靠的也是公民自決。
首發&:塔>讀小說
佩裡不能向日本開仗,日本幕府放風聲要公民自決。一時之間,佩裡竟然不知所措。
霍華德在中國闖蕩多年,已經熟悉了東亞人的行為方式,內心對佩裡有些輕視,委婉地說道:
“日本德川幕府一向獨裁專斷,從來不會向天皇請示,更不會問計於國民。他們做此姿態,無非是拖延時間。你要是在江戶灣外空等他們,就中了日本人的計了!”
佩裡並不認為自己有錯,與霍華德爭論起來。他們兩個誰也說不過對方,只好請陸雨晨評判。
這對陸雨晨來說,同樣是個難題。陸雨晨所為難的,並不是如何開啟日本的國門,而是應不應該開啟日本的國門。
他和楊烜談論過東亞問題,認為日本是個特殊的島國,與中華若即若離,難以共處。
首先,長期以來,日本都未進入中華的朝貢體系,徘徊在中華文化圈之外。清朝初期強盛一時,共有18個藩屬國,卻並不包括一海之隔的日本。
其次,日本在明朝萬曆年間,有過入侵朝鮮、圖謀中國的劣跡。
再次,日本武士階層兼修文武,戰鬥力、組織力不容小覷。
對於中國來說,最好是維持日本現有的閉關鎖國狀態。待中國海軍強大到足以遠海作戰時,再鼓勵日本開國也不遲。
塔讀<app,免費小說網站
但陸雨晨也很清楚,佩裡受命強迫“日本開國”,自然要想方設法開啟日本的國門。他無力改變這一事實,只好說道:
“霍華德先生說得不錯。日本幕府一向欺軟怕硬,不可能向普通民眾低頭問計,更不可能把日本開國這樣的大事訴諸公議。
“將軍不妨向日本炫耀武力,示之以強硬的態度。譬如,向日本發出最後通牒。日本幕府面對內憂外患,肯定不敢和將軍開戰,肯定會在最後通牒前同意開國。
“不過,日本開國之後,勢必會更加混亂。將軍想過如何料理日本開國後的亂局嗎?”
佩裡一介武夫,自然不可能想那麼遠。
霍華德不失時機地向佩裡吹噓,說陸雨晨才是革命軍海軍司令,因為出使歐美,才由唐約翰暫時代理。
佩裡不由得對陸雨晨肅然起敬,虛心向他求教。
陸雨晨對道:“日本內憂外患,上至幕府、藩主,下至武士、農民,大多對外國報以敵意。但總的來說,幕府掌握日本實權,更明事理,更知世界大勢,態度較為溫和。
“日本開國後,我們外國也要儘量扶持幕府。有幕府在,就能保持日本政局的穩定。各國在日本開展商業往來,就能得到幕府的安全保障。”
佩裡深以為然,不住點頭。
喜歡1850再造中華請大家收藏:()1850再造中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