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紀中期的德意志聯邦,仍舊四分五裂。德意志境內最強大的邦國,當屬哈布斯堡王朝的奧地利公國。但是,來自東部的普魯士王國,卻大有後來居上之勢。
普魯士王國起源於勃蘭登堡選侯國,這是一個東歐弱國,也是當時歐洲經濟最貧窮、軍隊最孱弱的國家之一。經過幾百年來的努力經營,普魯士已躍升為德意志最重要的邦國之一。
尤其是,普魯士發揚軍國主義傳統,注重軍隊建設,使普魯士軍隊成為歐洲首屈一指的陸軍。<aiprotected]更多優質免費小說,無廣告線上免<費閱<讀!>>
進入十九世紀中期以來,德意志聯邦經濟高速發展。但內部邦國林立,市場、法律、度量衡等都不統一,分散、有名無實的德意志聯邦也降低了德國工業品的競爭力。
因此,德國資產階級爭需統一市場,取消內部邦國的獨立。最有資格領導德國統一的只有兩個邦國,即奧地利公國和普魯士王國。
楊烜把寶押在了普魯士身上。
陸雨晨在法國呆了半個多月,之後便乘火車去了普魯士王國。
楊烜非常欣賞普魯士陸軍,革命軍的總司令部制度、軍棋推演制度、軍事院校教育制度,都明顯帶著普魯士軍隊的烙印。
陸雨晨此行來普魯士,首要任務便是與普魯士建交,其次便是與普魯士開展更深層次的軍事合作,包括招募普魯士教官,在普魯士軍隊院校派遣陸軍留學生等。
普魯士沒有海外殖民地,在歐洲以外缺乏影響力,正在與奧地利爭奪德意志領導權。中國與普魯士加強合作,普魯士正可藉機提高海外影響力,也能增強其在德意志聯邦中的影響力,是一件互利共贏的事。
所以,普魯士國王非常歡迎陸雨晨的中國使團。雙方在建交問題上分歧不大,在軍事合作方面亦達成了深入的共識。
除了拜會普魯士國王,陸雨晨還前往法蘭克福,參觀了德意志邦聯會議。此時的普魯士駐德意志聯邦大使,是一個日後大名鼎鼎的歷史人物,名叫奧托·馮·俾斯麥。
俾斯麥時年39歲,此時只是一個不甚得志的普魯士官員。他性格粗暴、爭強好勝,怎麼看都不像是一個合格的文官。
原文&來~自於塔讀小~說app,&~更多.免費好書請下載塔~讀小說app。
可是,他是個傳統的普魯士容克地主,對王室忠心耿耿。1848歐洲工人大革命時,普魯士國王威廉四世一度被俘。俾斯麥冒著風險親赴柏林打探虛實,贏得了霍亨索倫王室的信任。
俾斯麥被後人稱為“鐵血宰相”,是德國曆史上非常重要的政治家、外交家。他結束了德國的分裂,主導完成了德國的統一,又極力壓制德國的軍國主義傾向。
列寧曾對他有著高度的評價,認為“俾斯麥依照自己的方式,依照容克的方式完成了歷史上進步的事業。”
陸雨晨前往法蘭克福,真實目的並不是為了參觀邦聯會議,而是為了會見俾斯麥,向俾斯麥示好。
楊烜認為,現有世界秩序由英國主導。要想打破這種秩序,就得聯合歐洲的同盟者。法國、俄國雖有實力挑戰英國,卻已經統一多年,並不會看重中國。
倒是普魯士仍是一個小國,正試圖統一德國。在德國統一的過程中,普魯士不僅要面對奧地利這樣的競爭者,也必會受到歐洲強國的干涉。
這樣一來,一個來自東方的同盟國,與普魯士遠隔重洋,沒有利益上的衝突,無疑會受到普魯士的歡迎。
當然,越國剛剛建立,陸雨晨又是初次出使歐洲,兩國結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楊烜卻想在俾斯麥身上做些文章,為日後改變世界秩序埋下一個伏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