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出去的禮物,自然沒有收回來的道理。陸雨晨並不接信封,卻對康威廉說道:“記者先生到了《泰晤士報》,一樣可以寫文章。”
於是,康威廉坦然收回信封,表示一定要認真寫幾篇公正客觀的好文章,幫助英國人更好地認識中國。
霍華德卻感慨道:“康先生洞悉政局,即將赴任《泰晤士報》,卻第一個趕來採訪我們,真是一個有心人。”
康威廉哈哈大笑,說道:“什麼有心人,不過是出身平民,想拼搏一番,混個貴族頭銜罷了。《泰晤士報》銷量更大,讀者更多,內容也更加精良。我去《泰晤士報》,總歸能學到更多的東西。”
這話說得坦誠而露骨,令陸雨晨想起了英國駐廣州領事阿禮國。康威廉與阿禮國一樣,都出身於平民,才華出眾,刻苦努力,在各自領域小有成就。
本書~.首發:塔讀小說app&——免<費無廣告無彈窗,還能跟書友們一<起互動。
他們靠的是個人的努力,卻也離不開國家制度的支援。國家為之提供上升通道,平民亦可建功立業,進而晉升為貴族。由此可見英國之強,不僅在於工業,還在於文化制度。
陸雨晨頗受觸動,覺得康威廉頗有見識,向他請教當前的英國政局。康威廉亦知無不言,把自己對當前英國政局的認識和盤托出。
唐約翰說,當前這任內閣人才濟濟,首相是阿伯丁伯爵,威廉·尤爾特·格萊斯頓任財政大臣,帕麥斯頓任內政大臣,就連約翰·羅素勳爵也擔任了下院議長。
這屆內閣,因為吸收了皮爾派、輝格黨和激進派三大派系,又被稱為聯合內閣。維多利亞女王對此表示熱烈的歡迎,說聯合政府的成立“實現了國家和我們自己的最大願望。”
其實不然,首相阿伯丁伯爵雖是皮爾派的領袖,卻沉默寡言、性格闇弱,更合適擔任學者,而非首相。qqxδne
格萊斯頓不失為一個偉大的政治家,卻秉持自由主義立場,做事稍顯理想主義。他還年輕,若再加以歷練,磨掉身上的銳氣,必將成為一個合格的首相,甚至有望成為最偉大的首相。
帕麥斯頓就更不必說了,在政壇上非常活躍。這傢伙極其好戰,唯恐天下不亂。維多利亞女王和丈夫吉爾伯特親王都很討厭他,卻並不能抹殺他日益高漲的聲望。
約翰·羅素勳爵一直想當首相,卻被阿伯丁伯爵搶了先。阿伯丁向他示好,請他兼任外交大臣。羅素勳爵拒絕了阿伯丁伸出的橄欖枝,專心擔任下院議長。
英國議院分為上下兩個議院,上議院多為貴族,下議院多為平民。隨著英國資產階級的崛起,上議院的權力不斷削減,下議院的權力不斷強化。
羅素擔任下議院長,有很多機會對付阿伯丁伯爵。在克里米亞局勢緊張之際,這樣的機會多的是。譬如,慫恿議員對內閣提出不信任案。
塔讀小說,無廣>告線上免。費閱&讀!
羅素拒絕擔任外交大臣,阿伯丁首相只得改讓維利爾斯擔任外交大臣。維利爾斯深受帕麥斯頓影響,而帕麥斯頓正是羅素的政敵。
所以,康威廉總結道:“阿伯丁組織聯合內閣,起初受到政界的歡迎,期待聯合內閣能夠彌合各黨派之間的爭議。
“但事情正在向著相反的方向發展。阿伯丁不是一個強勢的首相,而格萊斯頓、帕麥斯頓、羅素等人都是一等一的政治家,各懷己見,各執野心。
“阿伯丁無力駕馭這些同僚,也無意使他們屈從於自己的意志。他竭盡全力想要避免克里米亞戰爭,帕麥斯頓卻一心想要挑起戰爭。用不了多久,唐寧街又有好戲看了。”
陸雨晨在旅途當中,已經做過英國政壇的功課,或透過報紙,或透過英國商人之口,卻都如霧裡看花,不如康威廉講得透澈。
陸雨晨雖不知道唐寧街是英國首相的官邸所在,卻猜想那一定是個要緊的地方,不是首相官邸,就是內閣、議會駐地。
他並不對此發問,反而問康威廉道:“康先生,依你看,下步英國政局將有何種變化?”
康威廉故作謙虛,說道:“我一個報紙記者,能有什麼見識,哪還能預測英國政局?”
陸雨晨當然要恭維他,說:“康先生雖是記者,卻關心國事,於政壇內情一目瞭然。一番解說,猶如撥雲見日,令本大使豁然開朗。還請再賜教一番,好教我下步行動有所依恃,於兩國外交亦大有幫助。”
霍華德把“撥雲見日”翻譯成“dispe,touds,and,see,the,sun”,令康威廉頗受觸動。
本書~.首發:塔讀小說app&——免<費無廣告無彈窗,還能跟書友們一<起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