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火車站位於城北,為廣三鐵路的起點,通往廣州市三水縣。這條廣三鐵路是一條複線鐵路,全長不到五十公里,全部位於珠江東岸,沒有穿越大江大河,施工難度不大。
為了修建廣三鐵路,楊烜特意組建了鐵道兵團,發動了許多民工,極大地加快了鐵路修建的進度。預計再過半年,到1854年元旦,廣三鐵路就能建成通車。
這天下午,楊烜一行離開諮議局,為新落成的廣州火車站剪綵。當越王的馬車車隊姍姍來遲時,廣州火車站外已經聚集了許多人。
軍政府有意宣揚廣三鐵路的成功,邀請了許多名流參加剪綵活動。這些人中除了廣東鐵路建設公司的高層、軍政府高官、鐵道兵代表,還有廣州本地縉紳、洋商代表、各國駐穗外交官。
美國駐華專員麥蓮也受到邀請,由革命軍海軍代理司令唐約翰陪同,在剪綵活動中佔據了一個好位置。
楊烜首先發表了一段簡短的講話:“廣三鐵路是我國建設的第一條鐵路。建成通車後,廣三鐵路將與西江、北江航運連線,溝通粵西、粵北,有效提升廣東省的交通效率。
“為建設廣三鐵路,我們從美國友邦引進了鐵路技術,軍民官商上下齊心,共同努力。廣東鐵路建設公司董事長丁日昌先生,為建設廣三鐵路嘔心瀝血,居功最偉。
“廣州士紳踴躍投資,為廣三鐵路提供了必要的資金。鐵道兵團發揚革命軍優良傳統,備嘗艱辛,百折不撓。鐵道工人吃苦耐勞,任勞任怨。
“預計再過半年,到1854年元旦,廣三鐵路就能建成通車。我們的事業不止於此,今後,我們還要在廣東、廣西、交趾建設鐵路,將三省連成一體……”
講到這裡,底下已經歡聲雷動。麥蓮分明看到,底下有鐵道兵代表、工人代表已經熱淚盈眶。
這使麥蓮想起了太平天國、滿清治下的百姓。太平天國境內的百姓總是一臉戾氣,夾雜著恐懼與不安。滿清治下的百姓更多的則是麻木與茫然。
只有越國的百姓,臉上有著朝氣,眼睛裡有光,令人觸動。楊烜在發言中特意感謝了美國人,令麥蓮更生好感。
講演完畢,便是剪綵。在眾人的鼓掌聲中,楊烜乾脆利落地剪斷了紅綢布。再之後,便是攝影留念。
革命軍入主廣州後,重用廣州南海籍科學家、“中國照相機之父”鄒伯奇,攝影店也跟著流行起來。
鄒伯奇是個科學奇才,學貫中西而不事科舉。他早在1844年,就研究西學書籍,獨立發明了照相機。
在滿清治下,鄒伯奇懷才不遇。楊烜卻對他格外常識,抬舉他做了黃埔造船廠的廠長。在西方流行已久的攝影技術,也在鄒伯奇的推動下,在廣州風靡一時。
舊式相見曝光時間長。眾人排好座位,等了好幾分鐘,才算曝光結束。
拍照一結束,剪綵活動也就算結束了。人群散去,各忙各的。
麥蓮覺得這活動未免有些虎頭蛇尾,請了這麼多名流,這麼快就結束了,未免有些說不過去。
秘書丁韙良是個中國通,對廣州情況已經非常熟悉。他向麥蓮使個眼色,說道:
“專員先生,你看,越王和英國人走到一起了。”
麥蓮順著丁韙良手指方向,果然看到了幾個英國人,正圍著楊烜聊天。從他們的衣著、氣質來看,這些人都是地位尊貴的英國人。
麥蓮剛來中國不久,只認識其中兩個人:英國公使文翰、英國駐廣州領事阿禮國。他忍不住皺起眉毛,說道:“文翰不是說要去上海嗎?怎麼還留在廣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