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會以反清復明為宗旨,越王又立志於推翻滿清,興復中華。在某種程度上,我們與兩位一樣,也都是明朝遺民。”
這個理論站不住腳,但人在屋簷下,潘清簡和林維浹也只得連連點頭。
羅大綱又說:“中國與越南,歷來同文同種。兩位先祖都是明末官員,實打實的華人後裔。越南世家大族,也都是中原漢人的後裔。
“現如今,中越內有民變四起,外有洋人虎視眈眈,都面臨著亡國滅種之危險。唯有中越一體,方能攜手並進,對外可以抗禦洋人,對內可以撫民御眾。”
中越一體的論調,潘清簡、林維浹早有耳聞。這是楊烜提出的政治理論,核心主張是改進提升中華文明,恢復中華在越南的直接統治,以中華文明對抗西洋文明。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林維浹官職在潘清簡之上,態度較潘清簡保守,又擔任過禮部尚書,對名分看得比較重,此刻便分辯道:
“越王雄才偉略,大帥用兵如神,徵越軍能征善戰,我二人都很佩服。只是,大帥聲稱中越一體,‘越’自然指的是我大南,可‘中’指的是什麼嗎?
“徵越軍強大,暨南軍政府政通人和,卻遙奉太平天國。難不成,我們堂堂大南,要與太平天國這種邪祟之國聯成一體?”
儒家把名、禮看得比什麼都重要,滿清如此,越南亦是如此。
阮朝建立之初,只能臣服滿清,向滿清請封國號為“南越”。因南越包含兩廣,清廷將南越兩字顛倒,定阮朝國號為“越南”,取意:
“越字冠於上仍其先世疆域、南字列於下表其新錫藩封”。
這個國號沿用至現代,其越南語發音則成為英語的“vietna”。
滿清冊封阮主為“越南國王”,但越南阮朝私下恢復了“大越”的國號,不久又改名為“大南”。阮主對內則稱為皇帝。
從國號、王號之爭上,不難看出阮朝受儒家影響之深。徵越軍保留阮朝,把順天府留給阮朝,也給阮朝留足了面子,故能爭得阮氏的媾和。
但拜上帝會被儒家視作邪教,阮朝百官同樣仇視太平天國。要阮朝向太平天國低頭,無異於奇恥大辱。所以,潘清簡也說道:
“聖人云,‘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我朝以聖教立國,決不可能向拜上帝會低頭。若大帥強逼,恐怕要引起士子的反彈,甚至是以死相爭。”
這個問題,其實也難不住羅大綱。他淡淡地說道:“承蒙兩位提醒,越王已有應對。廣州方面已有行文,宣稱建立大越國。
“越王有旨意,允許保留阮朝,保留大南國的國號。從此之後,大越國與大南國乃兄弟之國。大南國向大越國稱兄,不得自稱滿清藩屬。
“大南國三十省、一府,除順天府仍歸大南國外,其餘三十省全部歸入大越國,稱交趾省,設軍政府、守備師,與暨南軍政府無異。
“所有阮朝官員,除張登桂之類的奸邪外,其他一律留用。嗣德不得自稱皇帝,從此改行王號,稱越王為兄。嗣德王儀衛照舊,宮廷用度若有不支,由交趾軍政府妥為接濟。
“我們這邊已經草擬了一篇條約,內容正如前面所述。兩位大臣看一下吧,如果沒有異議,就把它帶回去,交給嗣德簽字。”
潘清簡、林維浹拿過條約草案,不禁倒吸一口涼氣。阮朝一共有三十省、一府,條約要求割讓三十省,只留順天府一府給阮朝。雖說保留阮朝,但要與廣州的越國約為兄弟之國,實際是要把越南的宗主國由清國改為越國。
可敵人已經來到家門口,隨時可以滅掉阮氏。他們又知道阮朝愛虛名,以虛名為交換,要求阮朝投降。若不接受這種苛刻的城下之盟,又能怎麼辦呢?
喜歡1850再造中華請大家收藏:()1850再造中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