諒山古稱“越北門戶”,是廣西“十萬大山”通向越南紅河三角洲的大門,距離廣西鎮南關僅有十八公里。
這短短的十八公里山路,地形複雜,崎嶇難行。一旦過了諒山,再往南就是平原,一馬平川,無險可守。從諒山往南一百三十公里,即為北圻中心河內,也是黎朝、西山朝、陳朝、丁朝等前朝的首都。
因此,諒山如同鎖鑰,地理位置極為重要,向來都有“下諒山而越王降”的說法。北方中原王朝征伐越南,只要打下諒山,越南軍隊士氣就會崩沮。
所以,越軍在諒山地區集結重兵,試圖阻止革命軍。
諒山周圍皆為高山,易守難攻,四周有扣馬山、巴外山、班崗、迷邁山、文廟等高地,還有許多不知名的山頭。奇窮河穿城而過,把諒山分為新城、舊城兩個城區。
順便說一下,阮朝於十八世紀末建國,頗有文治武功,大力開發湄公河三角洲、紅河三角洲,人口增長迅速。諒山是越南諒山省的省會,人口大量增加,形成了新舊兩個城區。
一大早,步三團團長馮子材睡得正香,被屬下喊醒。步三團深入敵後,在扣馬山外圍紮營,離越軍很近。馮子材十分警覺,以為有了要緊的軍報,從行軍床上一躍而起。
衛兵告訴他:“偵察處吳參謀來了,正在賬外等候。”
吳參謀是師部的偵察參謀,受命深入敵後,提前偵察敵情。因越軍防範緊密,手段殘忍,很多特工、參謀都遭不測。
革命軍重視情報偵察,戰前必派出大量特工、偵察兵,戰時方能知己知彼。馮子材帶兵深入敵後,對敵情掌握不明,正為此苦惱不已。
得知吳參謀過來,他十分高興,來不及洗漱,跑出來握住吳參謀的手,說道:“我們深入敵境十幾公里,終於遇到自己人了!”
吳參謀一臉憔悴,說道:“你們步三團真是勇猛,只用一天就打到諒山。等咱們拿下了諒山,飲馬河內就指日可待了!”
本書~.首發:塔讀小說app&——免<費無廣告無彈窗,還能跟書友們一<起互動。
寒暄過後,立馬進入正題。吳參謀介紹說,越軍在諒山佈置了重兵。諒山分為南城、北城,以窮奇河為界。
窮奇河以北,以扣馬山、北城、班固為防禦重點。窮奇河以南,以迷邁山、南城、文廟為防禦重點。
窮奇河水深2至5米,河寬130多米,水流湍急,不能徒涉。河上有一座石橋,名為“窮奇河大橋”,連線諒山南、北兩城,位置極為緊要,是革命軍南下河內的關鍵。
由於步三團進軍神速,越軍尚未反應過來,只在窮奇河大橋佈置了少量兵力,暫無破壞大橋的跡象。
馮子材心動不已:拿下大橋,保證大軍南下河內,絕對是一件奇功。
可他兵力有限,原計劃負責排除越軍在諒山北側的據點,為大部隊進攻諒山掃清障礙。就算越軍破壞了大橋,步兵三師也有工兵營,可以重新在窮奇河上架橋,保證大軍南下。
隨機應變本非馮子材所長。但昨日的戰事,極大地啟發了他:馮海洋不顧敵眾我寡,令他率兵直撲諒山。此舉出敵不意,極大地擾亂了敵軍的部署。
這次徵越,事出倉促。徵越的導火索,自然是為了增援高伯適起義軍。此外,總司令部算好了日期,選擇在越南枯雨季發動戰事,要求徵越軍趕在雨季來臨之前結束戰事。
越南是一個以熱帶氣候為主的國家,降雨量極大,對戰事影響極大。為此,徵越軍必須選擇在枯雨季發動戰事。
去年,越南剛爆發過洪災,之後又是蝗災。今年的枯雨季雨水特別少,適合徵越作戰。
本書~.首發:塔讀小說app&——免<費無廣告無彈窗,還能跟書友們一<起互動。
為了趕時間,徵越作戰準備不足,步二師對越南地形不夠熟悉,作戰計劃比較粗疏。但在客觀上,這也為前線大將便宜處置、出奇制勝提供了機會。
馮子材思索片刻,問吳參謀:“敵工處的同袍呢?有訊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