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陳虹乘戰船抵達天京。東王楊秀清已經得信,派天官正丞相曾水源出城迎接。
太平天國前期,楊秀清主政,制度森嚴,官爵亦較為分明。
爵有王、侯兩種,王有四等,東王最尊,燕王、?王最次。官有十二等級,丞相最尊,有二十四員,兩司馬最低,只管二十五個人。
天官正丞相,在二十四個丞相中排位最前。太平天國的丞相,平時不掌實權,相當於是一種職級稱號。遇有戰事,丞相可以領兵出征,獨當一面。
曾水源之前,有兩任天官正丞相,第一任是現居燕王的秦日綱,第二任則是現居佐天侯、實為百官之首的陳承瑢。
曾水源能夠擔任天官正丞相,也非同小可。他是武宣縣人,做過農村塾師,頗有文采。金田起義時,曾水源被授為御林侍衛,擬撰詔書,批答章奏,常常在洪楊身邊隨侍。
西王蕭朝貴率前鋒奇襲長沙時,曾水源為副帥。蕭朝貴意外中炮身亡後,曾水源繼為前鋒主帥,節制林鳳祥、李開芳。可見,他的地位在大將林鳳祥、李開芳之上。
如今,他已是天官正丞相,理東王府,主持東殿日常工作。楊秀清總攬太平天國軍政大權,軍政號令皆出自東殿。所以,曾水源的職責格外重要。
楊秀清派曾水源迎接陳虹,足見他對陳虹的重視。陳虹見到曾水源後,像傳統讀書人那樣作揖行禮。
這本不合太平天國的禮數。而太平天國雖起於草莽,卻最看重禮數。曾水源知道陳虹在黑旗軍中的地位,也知道東王對他甚為期待,所以並不見怪,回以作揖之禮。
兩人交換過名帖。陳虹見曾水源是天官正丞相,便知他的地位,說道:“丞相大人親自出迎,陳某感激不盡。”
塔讀
曾水源則說:“參謀長大人不遠千里來到天京,東王非常重視,著我好生接待。”
太平天國規矩,稱呼上官時,往往在大人前加官職,如丞相大人、檢點大人。曾水源並不知道黑旗軍的稱呼習慣,故稱之為參謀長大人,頗有些不倫不類。
不過,彼此互稱大人,倒也顯得歉敬,不像洋人使者那樣咄咄逼人。
何震川也在一旁用廣西客家話說道:“天軍奪取天京,建立小天堂,我們廣西人也榮耀得很,黑旗軍也仰慕得很。”
眾人大笑,氣氛拉近不少。彼此寒暄幾句,曾水源請陳虹等人換乘大船,從長江轉入秦淮河,準備從儀鳳門進城。
秦淮河聯通長江,是天京軍民進出長江的重要通道。河面上,太平軍水營船隻絡繹不絕。但河兩岸頗為蕭瑟,農田荒蕪,不時看見累累的白骨、衣不蔽體的貧民。
陳虹不由得想起了敵工處的一篇報告:“太平軍離開武昌進攻金陵時,號稱五十萬大軍,除去老弱婦孺、工匠、內官、諸王僚屬,最多有十萬人可以出戰。
“這十萬人中,有一半都是武漢籍的新兵,真正具有戰鬥力的,大約只有五萬。其中,廣西老兄弟不足三萬,湖南籍的悍卒不超過兩萬。”
曾水源對河岸邊的白骨、貧民視若無睹,反而一再吹噓太平軍的軍威。他說:
“天軍定都天京後,先是東征鎮江、揚州,一戰而克,截斷清軍漕運。繼而北伐燕京,如今已經深入罪隸省,直逼燕京。
原文來自於塔&讀小說~&
“東王雄才大略,置清妖江南、江北兩大營於不顧,毅然在江北用兵,取的是直搗黃龍、圍魏救趙之計。只要天軍奪下燕京,則天下盡歸天國,天京之圍自解。”
曾水源口中的罪隸省,指的是直隸省。洪秀全在其位不謀其政,任由楊秀清獨攬軍政大權,自己沉溺於神學研究,還樂此不疲地改起了地名。
除了把直隸省改成罪隸省,洪秀全還改了許多其他的地名,令人啼笑皆非。譬如,洪秀全把新疆改成新姜,因為他聽說新疆回人喜歡吃生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