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結算貨幣是國際貿易中用作計價單位和支付手段的貨幣。通常情況下,結算貨幣都是世界上認可度高的貨幣,例如英鎊、法郎。
英國、法國為當今世界的頭號、二號強國,其貨幣自然而然地成為當時最重要的貿易結算貨幣。英法等國也能借助英鎊、法郎,對貿易國施加強大的影響力。
晚清沒有信用貨幣,以白銀為貿易工具,也就不存在貿易結算的問題。但白銀實質上是貴金屬,而非信用貨幣,攜帶不便,已經不能適應現代工商業的發展。
楊烜決定發行法幣,自然可以刺激經濟,卻也會帶來眾多問題。要應對這些問題,就需要高超的政治智慧、超強的改革魄力。
塔讀
對內,軍政府需要建立央行,需要完善銀行網點,需要建立法幣信用,需要推廣法幣。
對外,軍政府需要向各國推介法幣。楊烜率先在美國取得了突破口,與美國商人達成了一致。
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中美貿易額總體不大;美國實行重商主義,聯邦政府是個小政府;廣東海商與美國商人關係密切……
怡和行老闆、楊烜的岳父伍崇曜出力最大。早在伍崇曜的父親伍秉鑑擔任十三行首時,就與美國商人關係極睦。
有一次,美國商人阿斯特生意折本,欠伍秉鑑七萬多銀元。粵海關得知後,禁止阿斯特離開廣州。伍秉鑑二話沒說,當著阿斯特的面,撕毀了借據,還送給他回國的路費。
後來,阿斯特東山再起,對伍秉鑑感激不盡,逢人就宣揚:“華盛頓給了我一個國家,而伍秉鑑給了我全部人生。”
1829年,伍秉鑑又幫助一個叫約翰·福布斯的美國人發了財。伍秉鑑也因此獲得豐厚的利潤,成為美國旗昌洋行的大股東。
怡和行成了一家面向海外,在美國房地產、鐵路、茶葉、礦業等行業有著多種投資的大公司。美國人對這個世界首富甚有好感,伍秉鑑也一度想要移民美國。
得益於伍秉鑑留下的良好聲譽,美國人對伍秉鑑的兒子伍崇曜、孫女婿楊烜,很有好感。
而楊烜,也對中美貿易結算問題提出了非常巧妙的解決方案。
站點:塔讀小說,歡迎下載
總的原則是:美國向中國出口貨物,以美元結算。中國向美國出口貨物,以法幣結算。中間的差額,透過銀行統一結算。
兩國間的貿易結算,最關鍵的是結算方式。傳統國際貿易,主要採取匯款和託收兩種方式。隨著資本主義經濟的興起,銀行業日趨發達,信用證也開始流行起來。
所謂信用證,是本國銀行根據進口人買方)的請求,開給出口人賣方)的一種保證承擔支付貨款責任的書面憑證。
顧名思義,信用證要求銀行承擔連帶保證責任。而銀行實力雄厚,萬一貿易出現風險,銀行也能及時賠償,可以大大降低風險,促進國際貿易。
以信用證為貿易結算方式,關鍵在於開據票證的銀行。廣州暫時還沒有商業銀行,只有傳統票號、錢莊。暨南軍政府雖創辦有振興銀行,卻是一家央行,並不過多涉足商業業務。
這可難不倒楊烜。
廣州十三行經營對外貿易近兩百年,自有一套成熟的抗風險措施,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公行基金。這種基金類似於商業保險金,一旦哪個行商出現經營風險,便從基金裡支取銀錢,應對危機。
通常情況下,公行基金規模可達上百萬兩白銀,甚至數百萬兩白銀。
滿清時,廣東當局缺錢,往往打十三行的主意。十三行首也多從公行基金裡支取銀錢,以魘官府的貪慾。有時候,十三行甚至還要從洋行借錢,彌補公行基金的虧空。
暨南軍政府入主廣州後,楊烜同樣盯上了公行基金。不過,他並不是向十三行要錢,而是利用這筆公行基金,成立了一家商業銀行。
原文來自於塔&讀小說~&
銀行取名為“暨南工商銀行”,將作為暨南軍政府的貿易結算銀行,為出口貿易開具信用證。
此時的華南對外貿易,除了出口茶葉、生絲、瓷器等傳統商品外,也開始出口了工業製成品。譬如新寧公司鋼鐵廠生產的鋼製模具,遠比美國人生產的鐵製模具好。
作為對等措施,美國商人亦願意以信用證的方式開展出口貿易,以美元為結算貨幣。伍崇曜家族在美國銀行業有著大量投資,這些銀行願意為中美貿易開具信用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