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人喜歡直來直去,文翰不等何桂清寒暄,便發難道:
“巡撫先生,您必須立即把蘇松太道吳健彰撤職。我們已經查明,吳健彰從旗昌洋行租來一艘叫做賽因斯號science)武裝商船,又買了幾艘汽輪,組成一支小型艦隊,打著外國艦隊的名義開往南京。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吳健彰此舉,妄圖借外國軍艦嚇唬太平軍,使太平天國對外國產生極大的誤解。我們還搜到一份太平天國的文告,系吳健彰偽造,說要把洋人‘概行誅戮,雞犬不留’。
“此事性質極為惡劣,不僅有損大英帝國的聲譽,還損及全體外國僑民的名聲。為了中英兩國的友誼,巡撫先生必須嚴懲吳健彰,革去吳健彰上海道臺之職。”
吳健彰是廣東省廣州府香山縣人,原是十三行裡的僕役。因他乖巧勤快,英語流利,逐漸脫穎而出,直至創辦同順行,躋身十三行行商之列。
上海開埠之後,吳健彰憑著敏銳的商業判斷力,把業務轉移至上海,並大量投資旗昌洋行,成為該行七大股東之一。
他與上海怡和、旗昌、寶順三家大洋行聯絡密切,最終成為上海灘大買辦。1847年,吳健彰捐銀五十萬兩白銀,捐得上海道臺之職。
清廷認為他“於夷情最為熟悉”,欣然授予他上海道臺之職。這個出身僕役的洋行買辦,也就成為清朝外交重臣。
商人富而不貴,所以吳健彰想方設法要做官。但官場遠比商場險惡,上海華洋雜處,問題迭生,豈是吳健彰所能駕馭的?
小刀會起義後,會眾活捉了吳健彰,把他搞得灰頭土臉的。上海怡和洋行大買辦楊坊,聯絡嘉定知縣吳煦,設法救出了吳健彰。
但吳健彰在上海官場已經失去了威望。文翰向何桂清控告吳健彰,無疑將落井下石,使吳健彰的仕途更為艱難。
何桂清已經摸清了與洋人打交道的秘訣,一個字:拖。他禮貌地微笑一下,說道:
“任免上海道臺是皇上的權力,本院雖為江蘇巡撫,卻並不能罷免吳健彰。若公使先生對他有意見,不妨寫出申訴書,本院可代為陳奏。”
文翰討厭中國官員打官腔,認為這樣浪費時間,毫無意義,便有些不悅地說道:
“巡撫先生,上海僑民對吳健彰意見很大。如果你不能糾正吳健彰的錯誤做法,我將向總督先生甚至貴國皇帝發出外交抗議。”
這正中何桂清的下懷,他仍然禮貌而不失微笑地說道:“公使先生,本院職能有限,無權處置吳健彰。公使先生若有其他舉動,本院亦不阻攔。”
這種事情早有先例。之前,英國前任公使德庇時就曾向時任兩廣總督徐廣縉發出外交照會,要求徐廣縉開放廣州。徐廣縉顧左右而言他,說此事歸兩江總督管。
德庇時只能跑到南京,找到兩江總督陸建瀛理論。陸建瀛反而說廣州歸兩廣總督管,極力推卸責任。
無奈之下,德庇時只得北上燕京,找清廷理論。清廷聞訊大驚失色,在天津截住德庇時,要他南下與兩江總督談判,並允諾會責成陸建瀛認真對待此事。
陸建瀛是個官場老狐狸,自然不會理會德庇時。德庇時兜了一個大圈,又回到了原點,被滿清官吏耍得團團轉。
滿清官員自以為得計。孰不知,德庇時恨得牙癢癢。經過此事,英國外交界也取得了共識:只能透過戰爭,才能逼迫滿清履行《南京條約》,開放廣州。
文翰大失所望,覺得自己在白費口舌、對牛彈琴。他加重了語氣,說道:“巡撫先生不想處置吳健彰,我們英國也將重新審視自己在遠東的立場。
“第一,我們將在貴國內戰中嚴守中立,拒絕派軍隊支援任何一方。第二,我們將繼續維持關稅委員會。在清軍剿滅小刀會之前,關稅委員會將行使上海江海關的一切權利。”
江海關關稅收入驚人,每月可達三四十萬兩白銀。何桂清據理力爭,說道:
“公使先生,我認同您的第一條意見。但江海關為華夏海關,非外國海關。小刀會一時猖獗,不久即要覆滅。關稅委員會的設立並不合法,你們理應把江海關還給上海道。”
文翰根本就不理會何桂清的抗議。一向說一不二的何桂清,在洋人面前也失去了原有的威風。
喜歡1850再造中華請大家收藏:()1850再造中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