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豐對彭蘊章說道:“彭蘊章,你說得不錯。團練出省作戰已成常例,朕也不能揣著明白裝糊塗。前兩天,浙江巡撫黃宗漢便上了個摺子,提出辦團練‘出境迎敵’,我看說得就挺好的。”
黃宗漢是彭蘊章的同年,都是道光十五年進士,福建泉州府縣人。此公作風強硬,勇於擔當,擔任御史期間多有彈劾。就連宗室親貴、雲桂總督桂良,都曾被黃宗漢彈劾。
原文來自於塔&讀小說~&
桂良乃是恭親王奕?的老丈人。所以,黃宗漢與奕?結怨,日後攀附肅順,阻撓慈禧垂簾,被慈禧革了職。
現如今,黃宗漢擔任浙江巡撫,很得咸豐的賞識。不久前,因清軍江南大營後勤壓力太重,黃宗漢上奏咸豐,請求各省按月定額助餉,直接解送江南大營,不必再經戶部過手。
這就是著名的“協餉”制度,既能提高效率,又能杜絕胥吏從中漁利,是一項很好的提議。為此,咸豐還下詔褒獎了黃宗漢。
黃宗漢備受鼓舞,又上折主張在浙北大辦團練。因浙江綠營已經調派給向榮的江南大營,黃宗漢便希望派這些團練出省備戰,防止太平軍攻入浙江。
黃宗漢這個摺子,其實也是受了彭蘊章的指使。彭大軍機要在團練問題上做一番大文章,黃宗漢也想借機還彭蘊章的人情。
這其中,涉及到一件官場疑案,不妨在此一敘,以反應晚清官場之險惡、弊政之叢生、政治之失序、吏治之腐敗。
晚清屢出奇案,譬如“刺馬案”、“小白菜案”,背後都夾雜著複雜的政治角力。黃宗漢這宗疑案,雖不像“刺馬案”那樣驚心動魄,同樣值得一敘,足見晚清之積重難返。
原來,半年前,黃宗漢剛到浙江擔任巡撫,碰到一件難題。因太平軍攻佔了鎮江、揚州,截斷了大運河,浙江的漕米只能改行海運。
這是一件大事,若漕米運不到京師,浙江上到巡撫,下到糧道,都得跟著倒黴。漕運的事歸布政使,也就是俗稱的“藩臺”。藩臺僅在巡撫之下,主管民政,是一省二把手。
黃宗漢為了樹立威信,百般刁難藩臺,手段狠辣。這種事情本是官場陋習,只要藩臺向巡撫服個軟,送上一筆銀子,這事也就了了。
站點:塔讀小說,歡迎下載
偏偏浙江藩臺是個旗人,平日眼高手低,不學無術,心氣也盛,不肯向黃宗漢低頭,更不肯賄賂黃宗漢。
黃宗漢頗有些酷吏的作風,他作御史時,連雲貴總督桂良都敢彈劾,還治不了手下一個藩臺嗎?
於是,黃宗漢放出了狠話,要藉機整頓浙江藩庫。又說漕米若不能按時海運,就要向朝廷奏明,折成現銀,由藩司衙門負責籌這筆款子。
這幾年,朝廷財政緊張,浙江藩庫虧空已久,哪經得起查呢?若要把漕米折成現銀,本也符合朝廷成例。但這樣一來,就要按照戶部規定的高額糧價折算銀子,藩司衙門平白要多付許多銀子。
其實,黃宗漢精明強幹,早已想到了應對之法。他放出這種風聲,無非是要刁難藩臺,讓藩臺知道巡撫的手段。
哪知道,藩臺誤以為真,覺得自己走投無路,竟然上吊自殺了!
藩臺是從二品的文官,只要沒有大錯,一般都會升任巡撫。一個年輕的旗人藩臺,竟然自殺了,這還了得?
黃宗漢聞訊大驚,連夜找到杭州將軍。這位杭州將軍是從一品的八旗武官,地位尊貴。但是,他雖然略知藩臺自殺的內幕,卻也知道黃宗漢的手段,尤其知道道光十五年這一科進士的實力。
於是,他們一起左右活動,弄到了浙江藩臺的遺折,把藩臺說成是憂勞成疾,暴病而亡。
對上,黃宗漢找到了彭蘊章。這彭蘊章是黃宗漢的同年,也是黃宗漢做京官時的好朋友。彭蘊章當仁不讓,在中樞幫忙遮掩,瞞天過海。
塔讀告線上免。費閱&讀!
至於省以下道、府、州、縣,更是屢出醜聞。不少地方官府主動向太平軍、黑旗軍獻銀,祈求太平軍、黑旗軍不要攻城。
咸豐點點頭,嘆道:“黃宗漢確是個敢擔當、肯幹事的疆臣。要是各級官員都像他那樣勇於任事,吏治哪會敗壞,長毛賊、黑旗賊何患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