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讀小說,無廣>告線上免。費閱&讀!
送走了英國公使文翰,時間已經不早,客人們紛紛告辭。最後,只剩幾個心腹留了下來,半與楊烜聊天,半向楊烜彙報工作。
總參謀長馮可欽是楊烜在黑旗軍中的得力助手。他即將離開廣州,準備前往廣西梧州府督戰。梧州府地處嶺南幾何中心,桂江在此匯入西江。
馮可欽坐鎮梧州,可以較好地指揮各路兵馬,經略整個嶺南。臨別之即,馮可欽對當前的軍事態勢非常樂觀:
“東征第三階段作戰比預想中的還要順利。廣西梧州府、潯州府,廣東肇慶府三座最重要的沿江城市,都已被我軍攻佔。其他沿西江小城市,已經大半落入我軍之手。
“我們已經控制了西江,將南寧、廣州兩座大城市聯成一體。清軍在兩廣的主力已被殲滅,只有廣西綠營還在桂北一帶掙扎。這樣看來,黑旗軍將提前轉入第四階段作戰,也將提前攻佔兩廣全境。”
楊烜心情大悅,卻又忍不住提醒馮可欽道:“廣西提督福興有勇無謀,不足為慮。倒是敵工處那邊傳來了情報,說湖南那邊派來了兩千團勇,首領叫做王錱。
“太平軍興以來,清廷鼓勵各地大辦團練。各地團練徒糜錢糧,只有湖南的團練辦出了花樣。
“如江忠源的楚勇,早已打出了名堂。當初江忠源只有五百兵馬,卻在蓑衣渡之戰中打得太平軍損失慘重,南王馮雲山都丟了性命。
“再如羅澤南的湘勇,羅澤南號稱是湘鄉大儒,所部紀律嚴明,不可等閒視之。這位王錱,可是羅澤南的得意門生,你們要格外注意。”
歷史上,正是湘軍剿滅了太平軍。江忠源、羅澤南、王錱堪稱是湘軍的開山鼻祖,但他們都沒有實際官職,無從籌措軍餉,手下兵馬較少,影響力相當有限。
站點:塔讀小說,歡迎下載
湘軍的真正崛起,要等到曾國藩出山之後。曾國藩並無特別的才能,但性格堅韌,不屈不撓,故能成就大功。最關鍵的是,曾國藩是個二品京官,在湖南士紳中極具聲望。
朝廷詔令在籍守制的曾國藩辦理團練,曾國藩歷盡挫折,將羅澤南等人的湘勇整合成一支強大的新式武裝湘軍,最終靠湘軍剿滅了太平軍。
如今,曾國藩母親未死,本人還在江西充當鄉試考官。湖南境內各支團練,仍處於單打獨鬥的狀態。
馮可欽當然不可能知道湘軍的厲害,也不曉得王錱這個無名之輩。他有些不以為然地說道:
“湘勇皆是團練,並非正規軍。王錱手下又僅有兩千人,能折騰出什麼風浪?”
黑旗軍先是殲滅了清軍主力,又奇襲廣州成功,官兵普遍產生了驕傲情緒。
楊烜對此非常警惕,專門在《民報》上撰文,告誡黑旗軍官兵不得輕敵,要戒驕戒躁,直至佔領兩廣全境。他耐心向馮可欽解釋道:
“老馮,你難道忘了蓑衣渡之戰了嗎?去年,江忠源只有五百楚勇,卻能巧借地形,把如日中天的太平軍打得落花流水,南王馮雲山都丟了小命。
“王錱手下可不止五百人,足有兩千人。這兩千湘勇,決非八旗綠營這種草包可比。王錱是羅澤南的高足,從湖南進入桂北,必以湖南為後方,將在桂北上面做文章。
“五嶺之中,桂北之越城嶺,粵北之大庚嶺,尤為重要,乃兩廣之門戶。秦末趙佗據五嶺以防中原,漢家無力過問。咱們奪了兩廣,就要閉關修煉,據五嶺以防中原。
原文來自於塔&讀小說~&
“若咱們一時疏忽,讓王錱搶了先,據守了越城嶺,則能隨時南下威脅廣西。這種情況,是絕對不能容忍的。”
馮可欽心悅誠服,嘆道:“大元帥高瞻遠矚,非我等所能及。請大元帥放心,我此番去梧州督戰,一定不辱使命,先把五嶺牢牢握在手裡。”
這話說到了點子上,楊烜深為滿意,說道:
“不錯,東征第四階段作戰,應優先奪取五嶺,造成關門打狗之勢,使兩廣的殘餘清軍無處可逃,只得向我軍投降。黑旗軍打仗,以殲滅敵軍有生力量為優先目標。
“只要奪了五嶺,咱們就有把握全殲兩廣境內所有清軍。再者,五嶺地勢險要,易守難攻,乃嶺南屏障。只要咱們據守五嶺,北方的清軍就無法南下,咱們就能安心在嶺南發展工商業。”
既然楊烜特意強調了桂北的重要性,馮可欽不敢怠慢,對桂北的重要性有了新的認識。
楊烜對馮可欽說道:“老馮,你是總參謀長,熟悉各支部隊,不妨點評一下他們在東征作戰中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