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特恩在陣中親眼目睹陳玉成的神威,不禁感慨萬千:
“一個十五六歲的娃娃兵,竟然如此神勇,大有萬軍之中擒上將之勢。這個不知姓名的少年,比起早年的八旗健兒,亦不遑多讓。
“只可惜,他誤入歧途,做了楊烜的部將。要是他加入官軍,將來必能出人頭地,就是成為提督、總兵亦有可能。”
他詢問左右,卻無人知道陳玉成的姓名。看他們的神色,似乎已被陳玉成的神勇所折服,又畏懼於德萊賽步槍的威力。
穆特恩猛然醒悟,收起愛才之心,傳令道:
“黑旗賊已經大敗。此地乃廣東省廉州府轄地,黑旗賊都是廣西人,在此水土不服。我們要再接再厲,反攻靈山,反敗為勝!”
其實,廉州府是廣東省的飛地,南朝大海,與廣西南寧府、鬱林州接壤,與廣東雷州府、瓊州府隔海相望。
穆特恩的命令故意混淆視聽,卻成功地激起了八旗兵的信心。八旗兵一聽說自己已經逃到了廣東,頓時喜得眉飛色舞,恨不得立馬逃回廣州,躲到滿城裡安享太平。
於是,八旗兵爭先恐後向南追擊。
臨近靈山縣城時,八旗兵遇到一個小山坡。過了山坡,靈山縣城赫然出現在眼前。八旗兵們歡呼雀躍,似乎靈山縣城已經唾手可得。
只有穆特恩等少數軍官生出一絲疑惑:剛才,黑旗軍敗兵若即若離,此刻都消失不見了。他們跑到哪去了?難道已經進城了?照這情形,該攻城還是繼續撤退?
穆特恩猶豫不決,準備先派幾個偵察兵到城下一探虛實。
突然一聲急促的唿哨,官道兩旁的山林裡冒出了許多黑旗軍騎兵。
原文來自於塔&讀小說~&
穆特恩才知不好,連連叫苦:
“怪不得部隊跟丟了剛才的黑旗軍敗兵,原來,他們都躲在山林裡了。
“可是,似乎哪裡不對勁呀!山林裡的伏兵明顯更多、軍旗更盛!
“中計了!”
天縱英才的小將陳玉成,用兵“疾速靈活”,最擅長“反客為主”。
湘軍悍將李續賓曾有議論“陳逆往往飄忽變動,俱是活著,我軍往往為賊牽制,總是滯著”。
曾國藩說他“從不先發,最善反客主”,認為漢、唐以來,沒有人比陳玉成更“狡悍”了。
這一次,陳玉成使出了他最擅長的“回馬槍”戰術。所謂“回馬槍”,一般用撤退製造假象迷惑敵方,在回程中給予對手致命性的一擊。
“回馬槍”又常與“伏地陣”結合使用。
所謂“伏地陣”原是太平軍的戰術,指太平軍被追擊時,山窮水盡,無路可撤,便巧借地形,人馬俱伏於地。待到清軍迫近時,再突然起立,殺清軍一個措手不及。
塔讀小說,無廣>告線上免。費閱&讀!
陳玉成這一著“回馬槍”,使得尤其嫻熟。此時已是黃昏,軍隊忙了一天,往往要在此時收隊宿營。
清軍剛在佛子鎮得勝,更是人心浮躁,十分輕敵,沒想到會在靈山城下遭到伏擊。
黑旗軍騎兵師主力已在城外設伏已久,專等穆特恩進入圈套。師長毛人傑特意傳令:
“敵我兩軍都是騎兵,今日之決戰,關係騎兵師的威名,關係戰局的成敗。各團務必奮力殺敵,不可使一名清軍逃走!”
清軍主帥穆特恩亦橫下一條心,傳令道:“狹路相逢勇者勝,靈山城就在眼前,衝過靈山城,咱們就能擺脫黑旗軍的圍困。各部向前,勿害怕,勿退縮,死則同死,生則同生!”
黑旗軍率先開炮,轟得清軍人仰馬翻。
穆特恩不為所動,帶兵繼續衝鋒。他已經年近六十,卻依然身形矯健,馬上功夫了得,是八旗將領中少有的驍將。
這一次,他自知凶多吉少,要想擺脫覆亡的厄運,唯有勇往直前,衝出黑旗軍的埋伏,或許還有生還的希望。
黑旗軍的炮火雖然兇猛,卻不能覆蓋所有敵軍。在高射速火炮、高射速自動機槍問世之前,火力不足一直困擾著各國軍隊。黑旗軍同樣如此。